第158章 上门哭丧

第158章 上门哭丧

熙凤愕然。

她今日可是被拒了两次了。

想了想,熙凤忍着满心的不甘问黛玉道,“琮兄弟说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黛玉轻轻地摇头,“琮哥哥没有说过,不过,我想着应是快了。”

琮哥哥说大约年后就会回来,具体的日子也没有说,黛玉自是不会嘴快。且不管琮哥哥什么时候回来,这贺喜的事都不可能在他回家前办了。

到时候,朝中肯定会有人前来庆贺,堂客尚好招待,官客呢?宁国府这边没有个男主子,那就只能仰仗荣国府那边了,到时候不但人脉关系被他们分享,反而这边还要欠那边一份人情。

至于说,朝堂上还有什么讲究,黛玉更是要先过问贾琮的意思。

这点子道理,黛玉不会不知。

她也有些好笑,不知道老太太是真不懂呢,还是打了什么主意,竟是要这个时候办庆贺宴。

但无论如何,老太太是琮哥哥的亲祖母,是她的亲外祖母,这是到了天边都不变的道理。

不管老太太打的什么主意,黛玉也只能做些腾挪,她性情再直,也不能和老太太对上。

这就好似上一次老太太以病了为由,令她过去侍疾一样,她也只能丢了这边的事儿,去那边服侍了些日子。

熙凤也只好铩羽而归,从宁熙堂出来,她心里冷哼着,她是拿这个弟妹没有办法,谁让她嫁的男人不争气呢,她老公公一日不死,男人一日不得承爵,她也一日没有诰命。

黛玉却不同,小小年纪,如今超品侯夫人,这满京城里,品阶高过她的屈指可数,纵然将来,她男人袭爵了,她也最多只是个二品诰命。

原觉着二品诰命已经是很大的荣耀了,可今日看了礼部送过来的诰命服,一声一个“侯夫人”,熙凤心里难免一阵酸涩,难以排遣的嫉妒。

荣庆堂里,王夫人锥子脸上,白净的皮肤几乎拧在了一起,若当初出继东府那边的人是她的宝玉,今日封侯的人便是宝玉了。

王夫人看着窝在老太太怀里的宝玉蔫蔫的,王夫人的心里越发不好受,她的宝玉衔玉而生,本该有大富贵的人,谁知,这气运却是被人夺了去。

还是长房那边的一个庶子,真正是乾坤颠倒了。

正自想着,外头林之孝家的匆忙进来,“老太太,太太,东平郡王太妃、修国公太夫人、缮国公府大太太一块儿来了,这会子在门口落轿呢。“

贾母心里一喜,面上已是露出笑来,想必是听到了他们家的喜事了,还有什么比勋贵家里晋爵更大的喜事呢?

这几家都是老亲了,这样兴冲冲地上门来,原就比旁的人家更亲近一些。

王夫人却是心头一沉,非年非节的,这个时候来,为的是什么事?

难不成是为了东府那位晋爵的事,这可跑得可是真快啊!

王夫人两道细眉皱起,恨不得发个话,把这三人打出去才好,又不是她西府这边有了喜事,那位都分出去了,与这边什么干系,跑到这边来道喜,不是往她的心口上捅刀子吗?

“快请!”贾母忙道。

既是太妃来了,贾母说不得要迎出去,王夫人少不得和李纨一左一右扶着老太太就往外走。

刚行至垂花门前,便看到一行人脚步匆匆,神色哀怨地进来,看到贾母,脸上也不带半点喜色,贾母和王夫人心中均是升起了不好的预感,实在想不通为的是什么事?

若论报丧,也不该这些当家太太们亲自上门来。

李继宗、侯孝康和石光珠的死随着贾琮的密折先报到了皇帝哪里,随后,又同贾琮的奏疏送进京城,考虑到临安伯已经被定为通倭卖国,李继宗等人若一并地也跟着如此定罪,势必牵动太大,纵然泰启帝能够压得住,大明宫也不会答应。

况且,三个人已经死了。

四王八公后继无人,不单单是贾府有这样的危机,这三人都是东平郡王府、修国公府和缮国公府拿得出手的后代,一死,想再从矮子里头拔个高的出来,就更加没可能了。

既是如此,皇帝也没必要赶尽杀绝,激得另外几家起别的心思。

四王八公,如今就去了一王三公,搭上一座侯府,贾琮自己又占了一份儿,泰启帝这些天做梦都能笑出声来,他便也只定性,李继宗三人即便通倭,想必也是受了临安伯的蛊惑,并不一定清楚实情,再未掌握充足的证据之前,暂不祸及家人。

这比定罪还要狠,如同悬着一柄利剑在这三家的头上,不定什么时候绳子断了,利剑斩下来,就是尸首分离的下场。

三家虽活着,还不如来个痛快。

三家同时对贾琮恨之入骨,相互一通气,先是去了宁国府,结果被贾平领着一干亲兵与其随从对峙,还没有打起来,这边的随从气势就先弱了,好几个吓得尿了裤子,东平郡王太妃只好到了荣国府来找贾母。

“太夫人,多久没见了,您如今可是春风得意,养了个好孙子,把家里的爵位好生提了一大截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平郡太妃说着已是两眼通红,声音哽咽,抹了一把眼泪,便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旁边缮国公大太太、修国公太夫人和大太太已是嚎啕大哭起来,一时间,庭院里痛苦声一片,不知道的,以为荣国公府在办丧事。

贾母和王夫人面面相觑,没有人告诉她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眼下二人只得出了两条信息,一是此事与贾琮有关,二是绝非好事。

“太妃娘娘,太夫人,胡太太,周太太,先里面请,有什么事,我们坐下来说,不瞒几位老亲,外头的一些事我们一概不知,若是有什么事,且看在我们几家这些年通家之好的份上,与我们先分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