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京城时,每年春祭跟着皇帝拿把锄头装装样子的事情可不算。
虽没干过农活,不代表没见过。大昭的百姓们无论是刈麦还是收稻,那都是人手一把镰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把稻子一把汗水一点点收割的。
效率慢不说,还格外累。
然而,听自家女朋友说,在华国大部分农村,只要土地能进得去机器的,基本都不用人工收割了。
当然,特别小的地,或是半山梯田除外。
尽管他已经在电视上已经见过,收割机收稻子是什么样子。但,现实中看到,还是被震撼到无以复加。
巨大的机器开过,稻子被圈进机器前的装满了刀片的滚桶,成片成片的消失不见。
紧接着,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粒从收割机仓流入车斗内,稻草则被绞碎从尾部还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收割、脱粒、扬场、装车等环节一气呵成,成为秋天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年两季亩产千斤的高产水稻,先进的耕作管理方法,机械栽种收割。
如此高效率的农业生产,难怪华国仅用了这个世界不足7%的可耕作土地,就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当真是太了不起了。
研究创造出高产杂交水稻良种的那位“华夏神农”袁老先生,当真是功德无量。
因为不久的将来,这些优质的水稻良种,也能种在大昭的国土上。
宁宁说了,等开春后,她会去一趟大昭国,把这边先进的育种技术,无条件的交给大夏的农官和子民。
李胤一边帮忙把装好袋的稻谷装车,一边看他可爱又美丽的女朋友。
小姑娘乌黑的长发用支玉簪子盘在头顶上,衣袖撸到手肘处,露出雪白的手臂,肩膀上还搭了条用来擦汗的白毛巾。
她正驾驶着巨大的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驰骋,游刃有余,表情十分的专注。
李胤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