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运粮路上遇到西蕃游骑!

正月初三,海石堡附近下起了大雪,一会会功夫雪就将整个大地都覆盖成了白色。

运转所的人照顾五营义勇队,让他们排到了后边出发,这样前边的能将有积雪道路踩开,路稍微好走一点。

前线军食吃紧,海石堡转用所只得让义勇队全部出动,往宁西城运粮,就连五营义勇队,这次也得动身去趟前线了。

除了毡帐外,还用落的铁料再打了四十多顶头盔和十张弓弩。自此义勇队就有近八十顶铁制头盔和五十张弓弩可用。按宋应奎的设想,等结束了这次助战,最好是攒够三百顶头盔,从而达到义勇队全员能有头盔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艰难的在积雪路上走了三天时间,离宁西卫城居然还有近百里路哪。照这个架势,还得两天才能到。最坑的是由于不能按正常的节奏赶路,晚上住宿连个带院墙的驿所都没有,成了纯粹的露宿荒岭。

运输安排存在的问题更大,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在宁西城到海石堡这一截设立数个转运点,分段转运,一个运输队只走一天能够折返的路程,这样积雪封路对后勤保障线的影响就会很小。派出一支运粮队,六七天时间折返一次,这样的物流方式稳定性太差了。

“有人过来了?赶紧将所有人都喊起来,拿好武器,打起火把!”大半夜的有人骑马过来,绝对不是好事。

西蕃游骑最近没有出没,该做的防护还是要做,不防敌人还得防野兽哪,在海石堡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听到狼叫声,更别说这种野地方了。

海石堡附近能挖出煤炭,但由于有烟这个时代的人不敢在屋里用。宋应奎让人垒出了有烟道的土炉子,在炉子上边做了炉盘,解决了排烟和密封的问题。一下子,石炭炉子的用法在海石堡流行了起来。

太过倒霉了,好不容易运趟粮,居然遇到了许久未出现过的西蕃游骑。粗粗的看了一下,这股游骑的规模最起码有两百多人。

靖历二年正月的时候,义勇队三百多成员,每人都分到了一块毡帐。毡帐的大小叠成两层刚好能铺满板车车厢。宋应奎的想法是运粮的时候这玩意就铺到车厢里,不占地方,等晚上休息的时候从车厢里取出毡帐,支成三角形就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