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吴希的老师苏轼还是章惇极好的朋友,曾经落难时还多次蒙对方营救,却也在党争倾轧中被章惇一句“子瞻合该去儋州”,打发去了当时极度贫乏的海南岛。
吴希心事重重,一旁的欧阳修却展颜一笑:“怎么?怕了?”
闻听此言,吴希却是紧锁着眉头摇了摇头:“怕倒是不怕,只是在想该如何避免罢了。”
“冀之你这般年轻,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依老夫只见,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入仕、积累资历,争取早日秉政,方能操权柄于己手,还郎朗于乾坤。”
“唯,学生谨受教。”吴希微微振作起精神来。
欧阳修见对方放下心事,这才接着道:“说完宰执,其下却是纷繁复杂得紧。本朝官制周密复杂,运行至今已颇繁冗,此时也无法自上而下一一与你详说,只能是捡着几个要紧的人物对你提点一二了。”
“学生听着呢。”吴希见对方目光征询,当即作答道。
“一则内翰曾布,此公虽受王相公大力提拔,但在政见上却与对方也有许多龃龉之处,反倒与冀之你的许多想法有所契合,日后说不得可以引为内援。”
“欧阳公这句引为内援的意思,是指让我短时间内不要入朝?”吴希问道。
“正是此意,至少三五年内暂且不要入朝,待有朝一日宰执易位,方是入朝重整纲纪的好时候。在此之前,不如先把通判资序熬下来再说。”
宋代极重资历二字,具体而言的资就是指资序,比如说若想任命一个人为知州,则此人档案之上就必须有通判的资序,否则断然做不成知州。
而资序也需要时间去熬,一任通常为三年,三年后方可成资迁官。
当然,以皇权打破惯例,特许成资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见吴希了然,欧阳修这才继续道:“二则西北王知军(王韶),此人不在朝堂,而是在陕西那边主持对吐蕃战争,开疆拓土。冀之若是对功绩有所向往,日后入仕不妨求官家予你一个陕西路的差遣。”
熙河开边嘛,这吴希倒是熟悉得很,号称拓土千里,算是北宋王朝最后的光辉所在了。
“三则御史中丞邓绾,此君攀附王、吕,俨然一条疯狗,虽说看样子是蹦跶不了多久的,但冀之还是避着走为好。”
吴希点了点头,这人他倒是不太清楚底细,不过听欧阳修说来,显然也是个长于攀附的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