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热情之人,吴希又哪里好驳了人家的面子,于是便与之在铜鞮县好生盘桓了几日,算是结下了些交情才走。
而且他明确向知军张山甫表示,自己将要直接往东北而去,取道辽州直奔太原府而去了。
至于为什么不在威胜军转悠几日,其人倒也说得明白,张山甫张军使自是贤能君子,这样的人管理的地方必定不可能藏污纳垢,自家也就没必要非得在此耽搁时间了。
此举更是引得张军使感动非常,于是才有了今日将之送出县城,复又相送十里的举动。
分别之时,张军使更是动容吟诗,直言“莫愁前路无知己”云云。
车马悠悠向前,吴希坐在马上也是颇为惬意,甚至哼起了众人都没听过的“靡靡之音”。
不同于初到潞州时环环相扣遭遇危机,威胜军这地界倒是让其人只觉得安逸。
“郎君,这位张军使倒是个妙人,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好诗作,竟是直接念起了前人的句子。”
吴希闻言也是失笑一时:“三哥倒是不晓得,这位张军使历来是不擅长此类文学之事的,偏生又极为尊崇文人雅士,朝野之士没少用附庸风雅来指责其人。”
韩三听了却是有些诧异:“郎君之前就晓得张军使这个人吗?”
由不得其人不感到费解,毕竟张山甫这个人又算不得什么名士,自家郎君怎么会对其人也有所了解的?
毕竟被人批评附庸风雅什么的,听起来并不像是人家张军使本人,会在第一次见面就告知自家郎君的事情。
吴希一时间却是难免有些语塞。
他之所以能够了解到张山甫,是因为后世一座极负盛名的学校——绿野书院。
就是陕西咸阳武功县那座,由着名关学大儒张载所创立的书院。
而张载之所以会到武功县,这样一个并不算多么出名,也与自己殊少瓜葛的地方讲学,便是由于当时在武功任官的张山甫的力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