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朱闻天时候到清朝和建国初期,还是评书比较厉害,说评书的人就是能讲故事。
说相声的很多艺人要跟说评书的学艺,一个个段子都要学,反复练,说书的看不起说相声的。
社会基础教育的问题,识字的人少,就出现这个情况。
再回来讲故事什么的不就是嘛!整体知识层次上来,评书没落了,倒是相声有意思,逗乐。
同时歌曲多了,有专业来学作曲,包含各个国家、民族的,再也见不到一首曲子填几百个词的情况。
眼下宫女们卖力表演,大家还是很爱看的,这个是双调。
双调不是两个曲子,是两段歌词用一个曲子重复,跟宋词的上下阙差不多。
属于朱闻天时候的两段词,a一加a二,还可以加a三。
童年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a一;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a二;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a三……
还有其他的模式,aaba,三个a是同一个曲子,b是高潮。
又有abc的,aabc,b是高潮,c是回应点题。
这都是常见的,更复杂的格式亦有,社会进步发展,知识层次提高,在各方面都有体现。
很多知识,朱闻天给村里人翻译过来用符合大明的认知来讲,小伙伴们他教得最多。
当骤雨打新荷的曲子重复三遍,官员们终于放松下来,殿下们不聊天,自己好幸福。
“好听!好看!赏!”谢巧儿眼睛亮亮的,她喝了一小杯啤酒,二百多毫升的小杯,兴奋了,总不喝酒就这般。
喊完赏,她发现个严重的问题,没带钱,而且大家都看她。
“给,我帮你拿着钱呢!”铃儿从包里往外掏宝钞,宫女、太监皆有,一人十文,多了不给。
领舞的宫女过来接钱,回头分,十文钱他们不在乎,一人一贯他们又不敢要。
“这曲子我也会唱呢!”谢巧儿给钱的时候很想表演一下,但绝对不行,她只能表演给朱棡看。
或者成亲后她有机会跟朱棡回南京,到下丘村的时候,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的时候,她露个脸。
“说起来下丘村似乎不会唱歌跳舞。”老五朱橚突然来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