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食有肉,居有竹

壁炉主要起照明的功能,室内的供暖还得靠地炕。

跳动的火焰为屋内密闭的空间镀上一层暗红色,昏暗的光线更平添几分幽静的气氛,看着密不透风的四壁,众人油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安全感。

刷墙和修建壁炉、烟囱总共花了他一天半的时间,男人们则用了两天。

到第九天,张天两天前刷的墙已经干得差不多了,他又用烟熏了熏,然后开始制作简易的竹门。

选了几根短而细的竹子,用绳子量出门的尺寸,现在没工夫制定度量,等忙完这一阵再说吧。

门框仍然采用卯榫结构,用石凿子给两根竹子简单挖一串眼儿,这是门框的上下梁。

剩下的竹子在一头一尾刻出凸起,嵌入上下梁的眼里,一扇简易的竹门就此而成。

竹门不防风,因此他尽可能做得小,加之房屋本身也不大,莫名有种霍比特人之家的既视感。

把门安装上,第一座竹屋基本竣工。

等到女人们归来,张天很真诚地邀请她们验收。

在她们之前,孩子们已经验收过了,这时便拉起妈妈的手,充当“房屋中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没有庭院,也没有植被,门前光秃秃的土地被错综的脚印覆盖。

外墙的黏土已经晒干,呈现出鲜艳醒目的红褐色。

屋子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前一后两张略高于地面的大通铺,虽然有点逼仄,却十分暖和,火焰在壁炉里跳动着,烟从建在室外的烟囱里排走,空气里洋溢着泥土和竹子交织在一起的甜腥气息。

林郁走进屋里看了看,她的心态早就调整得和原始人一样,一路上风餐露宿,现在建起了私密的竹屋,已经超出她的预期,她十分满意。

孩子们在温暖的地炕上滚来滚去,嘻嘻哈哈,男人们用手拍打着地面,这是他们耗尽体力一层一层夯出来的,如此坚实,满满的自豪和成就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天自己也很满意。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现在,他们不仅食有肉,而且居有竹,古人的追求他们提前一万年实现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当然了,这样的住屋条件还很落后,但毕竟是第一次盖竹屋,工期也短,能做到这种程度很不错了。

如今已是深秋,夜里露宿旷野很容易着凉,既然第一座竹屋已经竣工,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先让一批人入住。

第一座竹屋分给了十个在去年冬狩时怀孕,即将临盆的孕妇。

第十天早上,孕妇们兴高采烈地同众人分享入住体验,赞不绝口!

男人们给其余三十九座竹屋也安上了竹门,用火把和烟气熏干黏土。

其中三十七座也是一样的规模,用于居住;另两座的占地面积更大,但没有修建地炕,也没有用黏土刷墙,一间用作储备冬粮的仓库,另一间充当竹鼠的养殖场。

接下来便到了激动人心的分配住房的环节。

男女自然是分开住,六岁以下的小孩跟母亲一起住,超过六岁则按性别分配。

将各部落的族人进行混编,以后大家就是睡一个炕的兄弟了,有利于众人凝聚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和后世学生宿舍的入住规矩差不多,嗯,就连宿舍条件也一样的烂,如果进行横向对比,他们的竹屋在这个时代算天花板了,学生宿舍和现代建筑一比,恐怕是下水道的程度。

夜里的警戒和巡逻由“男生宿舍”轮值,一个宿舍正好两个炕,睡一个炕的兄弟负责前半夜,睡另一个炕的兄弟负责后半夜。

众人从来没有这么想睡觉过,吃过饭,例行仰望过天空,便急不可耐地入住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