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山峰上机枪、步枪、手榴弹、各种炮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几乎不停顿地持续了10个昼夜。
夺取阵地难,守卫更难,尤其是运送弹药和伤员。
在差不多是笔直的山坡上运送弹药、抬伤员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骡子是十分难得的运输工具,但有时炮弹的爆炸声会吓惊骡子,满山乱跑,不但把驮载的物资浪费掉,还可能把6个人抬的伤员担架撞翻,造成人员伤亡。
在战斗的前12个小时,为了保住阵地,梅塞维将军下令先运弹药,后运水,前线士兵只好忍耐着干渴和饥饿同敌人战斗。
在第一天里,英军西约克郡士兵接连打退了意军多次反攻,阵地仍控制在英军手中。
顶住意军第一天的疯狂进攻后,英军几位将领一致认为,发动全面攻势的时间已到,开始了大规模进攻。
但进攻的部队立即遭到了意军炮火的猛烈打击,损失惨重,成片成片的英军倒在血泊中。
有一个战斗营仅幸存一名军官,其余全部战死。
再打下去,英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只得后撤。
一位英军将领甚至十分沮丧地认为,假如没有一支比现在的英军更强大、装备更精良的军队,攻克克仑是不可思议的。
先头部队在夜幕掩护下撤回后,英军边防团的士兵扼守西约克兵阵地的右翼防线。
这里经历了意军猛烈炮火的轰击,守军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日后,在这里坚守阵地的幸存者声称,他们在此后所经历了北非、意大利、缅甸等地的战斗都没有克仑战役那么残酷,他们称这里的10天10夜是地狱般的煎熬。
意军挡住了英军大规模的进攻后,下一步想彻底肃清英军,把英军占领的阵地悉数夺回来。
因此,把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统统调集到克仑,不分昼夜轮番冲锋,甚至把中型坦克也调来参战。
但是,所有的英军士兵都牢记指挥官的死命令:“退路是没有的,只有拼到底。“一次,意军在夜间发动了一次凶猛的进攻,突破了边防团的阵地,但英军中的印度兵拼死重新夺回阵地。
天亮后,阵地前堆满了意军尸体。
英军控制的阵地对意军造成了极大威胁,英军炮兵能过设置在这里的观察哨,指挥两个师的炮兵准确炮击意军。
一旦意军集结,准备发起冲锋时,炮弹便会从天而降,在人群中爆炸。
在一次英军的炮击中,意大利年轻的将军,残暴的索马里征服者洛齐尼被炸得身首分家。
多洛戈罗多克山峰的英军顽强坚守的同时,英军指挥官正计划打开被意军用炸药封死的,通向克仑要塞的唯一通道——唐戈拉斯峡谷。
如果打开这条峡谷,英军坦克和小型装甲车就可以通过,也就意味着打开胜利之路。
意军显然发现了英军企图,不断进行炮击。屡屡受挫的英军第4英印师,再一次对散布着自己同伴尸体的山峰发起了进攻。
3月25日黎明,西约克郡兵在多洛戈罗多克阵地上已坚守了9天10夜。
3月24日夜,他们悄悄爬出阵地,占领了一座小山丘,马拉塔营的士兵也夺取了两座小山。
凌晨3点,意军发现了英军,马上作出反应,猛烈的战斗又一次打响。
原来,意军在这里集中了大批军队,准备对多洛戈罗多克山发起进攻。
出击的英军无意间与其相遇,不可避免的血战再次发生。
在激战的同时,两个营的英军已潜入金马伦岭下面事先挖掘的隧道,准备对意军实施包抄。
凌晨3点时,隧道内的英军冲了出去,许多意军刚刚睁开眼睛,就发现了冲到面前的英军,吓得不知所措。
两个多小时激战后,英军冲出隧道的两个营夺取了预定目标。
许多意大利士兵自克仑战役打响后,第一次举起双手投降,排着队在英军官兵面前通过。
英军控制了唐戈拉斯峡谷的左侧后,多洛戈罗多克山上的守军冒着意军的枪炮,一步步逼近峡谷右侧的意军阵地,终于夺取了右侧的一些山头。
英军控制了峡谷两侧后,开始清理峡谷。
工兵们在峡谷中冒着意军炮火的袭击,以最快速度清理被封死的通道。
意军发现无法阻止英军前进,开始后撤,坚守多洛戈罗多克山的英军也发现没有人向他们射击了。
3月26日下午,意军不甘心失败,试图扭转战局,重新集结兵力,以坦克和重炮为掩护,对丢失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马拉塔营的士兵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意军三次进攻,意军这次进攻已是强弩之末,未能奏效。
3月27日,艰苦惨烈的克仑战役进入尾声。
小主,
凌晨4时30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英军猛烈炮火再次轰击意军盘踞的阵地。
意军没有任何还击的迹象,这是53天苦战以来的第一次。
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这里时,苦战的英军看到了胜利之光,一面白旗在意军阵地上徐徐举起。
苦战几十个昼夜的英军官兵此时此刻的心情难于言表。
英军的工程兵奋力清理唐戈拉斯峡谷,历尽艰苦,打开了一条不足4米宽的通道,坦克和装甲车隆隆驶过,对意军发起最后的攻击。
上午10点,开到克仑平原时,意军已逃跑。
饱经磨难和战火考验的西约克郡兵也加入到总攻的行列。
他们在一条已干涸的河道里集结,河床里布满了意军士兵的尸体和牲畜尸体,以及被炸毁的各种军车,苦战10昼夜的西约克郡士兵到现在才在这条尸体遍地的河床里得到了喘息之机。
英军攻克克仑要塞后,继续扩大战果。
4月1日攻占阿斯马拉,8日,马萨瓦意军投降。
从1月19日至4月8日,意军约有65个营被歼灭,4万多人被俘,意大利在东非的势力被彻底打垮。
克仑会战是一场残酷而意义重大的战役。
由于克仑会战的胜利,横穿非洲的新的空中航线和红海上的海上航线有了保证。
其实北非战场对于整个二站很有意义的。
其实希大爷要打毛熊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原因:资源,石油,空间,还有所谓的反社会主义。
北非战场本来就是横扫欧洲之后,继续与英国斗争的延伸,既然海狮行动失败了,就开始狼群战术围困英伦三岛还有南下北非争夺殖民地和资源。
但是北非战场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谁拿下了苏伊士和直布罗陀两个海峡,谁就能控制整个地中海。
为什么呢?因为二战军队补给主要靠海路和陆路补给,非洲的基建什么水平不用我多说,所以包括地中海舰队还有同盟国的非洲军队,基本都是靠直接输送到临近的补给港口的,但是想要进去地中海就必须经过苏伊士和直布罗陀。
只要这两个海峡控制住了,甚至直接给破坏掉了,那么大英的舰队就算再强也没法进入地中海,包括他们陆军的补给船队,那么北非和地中海就被控制住了。
别看非洲很大,其实真正需要征服的就只有两个海峡还有北非沿岸港口,只要有了两个海峡地中海就有保障,只要地中海有保障就能大举进攻中东,印度,甚至背刺校长。
还有,大英这么一个人口少,工业规模不比德国大的国家能够二战打得下去还不是靠殖民地输血么?一战一开始的目的就是阳光下的地盘,图什么,就是图资源和人口,而这两样东西都是霓虹和德国最缺的。
霓虹把南洋拿下了,德国把北非中东拿下了,印度夹在中间,其实一个南亚次大陆就等于一块超大型的后方根据地,为霓虹德国提供数不清的兵员,原材料,和一系列战争物资。
至于为啥不去中东,这个问题很简单。
从地缘上讲,德国妄图拿下中东地区,不是难在迎战中东的英国守军,而是打开:巴尔干—地中海—北非东部—小亚细亚—中东的所谓“石油通道”,这点是完全做不到的。
阿拉曼战争中期,德国的坦克部队就开始大规模缺油了,故而倒推一下,德国如果想完成这次开疆的耗油量更大的装甲部队远征。
其次,苏德在当时已经处于胶着状态,德国根本没办法分兵团转而远征,如果德国干这件事情,44年红旗就可以插到柏林了,从硬条件上都不可能,何况还有地中海的海权问题。
另外,中东的探明储量变成全球石油资源的中心,大约是在1950年后的事情,希大爷的年代,中东的探明的大油田只有在伊朗,也就是波斯油田。
就算德国人把石油通道打开了,怎么运出去?
说到底,还是必须拿下苏伊士运河,也就是埃及的英国军队,这实际上依然没有摆脱北非战场毫无营养的消耗战。
毛熊的战事进展不利,原本拿下格鲁吉亚,大回旋高加索地区,拿下巴库油田作为进苏第一个战略节点的。
而事实上整个高加索远征的节奏在苏联红军可怕的反抗意志下变的非常坎坷,在1942年下就彻底走了下坡路。
高加索石油资源所带来的二段补给未成功,原计划的高加索南下会师在此时已经成了笑话,德军的进攻锋芒已经被红军钳制住了,后面大反攻也在酝酿。
说到底汉斯猫的国力吞不下毛熊这么大的体量
从战术上说,在42年之前的德国规划之中,确实是有拿下中东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和题主“单纯调转枪口不一样”。
本来是指望北非的隆美尔攻下埃及以后与高加索的德军回合的。
其实这是个悖论,因为把兵力给隆美尔的话,在苏联作战的德军的力量就会削弱,而如果隆美尔得不到增援,可爱的意大利盟友会把整个北非殖民地(包括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全丢了,希大爷总不能指望在阿尔及利亚的维希法国军队收复失地吧。
而且战线越长,后勤补给越吃力。
从战略上说,沿用了一战时的老构想,明显已经不符合1942年的国际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