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潘兴坦克是美军为了对付虎式坦克研制的,而超级潘兴是为了克制虎王坦克而生,它的主炮换成了T15E1长身管90毫米坦克炮,炮弹速度高达1173.48米/秒,能在1000米的距离击穿30度倾角的215毫米装甲。

另外,它的履带很宽,能敏捷地通过崎岖的地形。

操纵这辆坦克的是第3装甲师第33坦克团第1连的马特里亚车组,车长约瑟夫·马特里亚上士已经在西欧打了9个月的仗,他不喜欢炮塔里狭窄的空间,喜欢在作战时打开舱盖——虽然比较危险,但是对周围态势的观察能力也增强了。

炮长约翰·欧文下士只有19岁,是1944年从坦克学校毕业的新兵,不过在军校期间,他恰好参加了潘兴坦克的培训,具有一定的经验。

4月14日,韦尔伯恩特遣队渡过萨勒河,朝着德国内陆进发,当他们到达德绍附近的时候,上级命令马特里亚车组去对付骚扰美军车队的德军散兵游勇,巨大的超级潘兴出现之后,几发榴弹和白磷弹打的对方四散而逃。

4月21日,第3装甲师从4个方向围攻德绍,其中霍根特遣队从西面进攻,博尔斯特遣队和奥尔特遣队从西南方向进攻,韦尔伯恩特遣队特遣队从南面进攻,根据侦查,防守德绍的是德国国防军战斗工兵学校的学员和一些党卫军部队。

韦尔伯恩特遣队的进攻路线被坚固的反坦克路障挡住了,无论是美军的坦克兵,还是第36装甲步兵团的机械化步兵都没有破障工具,他们只好用炮弹轰开障碍,这费了不少功夫,美军步兵展开扇形战斗队形,小心地搜索城镇街道。

美军坦克突破了路障之后,马特里亚的T26E4部署在十字路口附近的隐蔽地点,美军预计这股德国守军应该都是步兵,所以装填了一发榴弹。

不久后,却传来了与美军坦克截然不同的轰鸣声——德国坦克!马特里亚看到几百米外赫然是德军的一辆虎王坦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特里亚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见到是虎王,命令车组保持隐蔽,放近一些再打。

没想到虎王抢先发现了,虎王在大约550米首先开火,万幸的是,对方可能也太心急了,首发没有命中。

炮长约翰·欧文立即反应过来,迅速把炮膛里的榴弹打了出去,榴弹从虎王车体上弹开,在空中爆炸。

欧文向他的装填手吼道:“装填穿甲弹!”还没等开火,潘兴坦克剧烈震动了一下——又被什么击中了,但是直到战斗结束,美军也不知道是被德军坦克、反坦克炮还是火箭筒打中了,但是不可能是被虎王打中的,否则的话,潘兴坦克此时应该被击穿了。

欧文仔细观察着战场形势,虎王还在前进,不过,德军车组可能没有发现前方是一片碎石地,所以这辆德军坦克随着地形的起伏磕磕碰碰地行进,不经意间居然把炮塔侧面暴露了出来。

虎王的正面装甲高达180毫米,可侧面只有80毫米。

潘兴果断抓住击毁,瞄准了虎王炮塔侧面打出了穿甲弹。

巨大的爆炸甚至炸开了目标的炮塔,杀死了德军装甲兵。

这次对决只有20秒,短暂而紧张的交战之后,美军的超级潘兴坦克获得了胜利。

次日上午,这辆潘兴部署在德绍中心地区,协助美军步兵击退了德军的一次反击。

这次战斗中,美军又遇到了一辆虎式坦克。

德军的炮弹甚至从潘兴的履带之间穿过!

还有一辆黑豹坦克试图从马特里亚车组的后方迂回,不过被美军提前发现了这辆坦克,潘兴坦克开动,变换了阵地,反而来到了黑豹的侧面,潘兴一炮打坏了黑豹的驱动轮和左侧悬挂,第二发打穿了黑豹薄弱了侧面装甲(45毫米),引燃了它的燃油和弹药。

很快,黑豹坦克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个巨大的火堆堵住了通行的道路,后来才被美军拖走。

但是几秒钟内,又冒出一辆德军坦克,欧文正要开火,对方去走下坦克投降了,原来他们的弹药已经打光了。

德绍之战持续到4月24日才结束,这是潘兴坦克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战。

美军第3装甲师在战斗结束后对这次战斗大加宣传,超级潘兴坦克能击毁德军最强量产坦克虎王显然是令人振奋的战功。

不过后来,随着史料被公开,很多历史研究者和网友对德军坦克型号发起了质疑——很难在德军方面的史料里找到这辆虎王的损失记录。

加上二战美军确实不太分得清战场上的坦克型号,所以有人提出这辆虎王可能其实是与虎王外形有些类似的黑豹坦克,或者是一辆挂上了履带作为额外防御的四号坦克。

其实丑国陆军在二站初期的实力并不强大,还是因为地缘关系问题。

他们最强有力的武器反而是后勤这块,在二站欧洲战场中,有被全歼的德军师,也有被全歼的英军师,同样还有被全歼的毛熊师。

但是却从未有一个被全歼的美军师,想要彻底全歼一支美军部队,似乎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二站中,德军取得的最大战果,恐怕就是在阿登反击战中,全歼了美军的422团以及423团。

在德军看来,美军的实力是要远远强于苏军的。

但强大的点在于后勤,而不是正面实力。

一支部队能否长时间的持续作战,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一支部队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后勤援助,尤其是在二站时期,这个现代战争的开场战之中,

后勤补给更是成为了一支军队能否取胜,乃至能否生存的重中之重。

而在二战中,后勤补给工作做的最好的国家,无疑就是丑国了。

当时的丑国,是全世界战争潜力最高的国家。

丑国虽然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世界7.1%的面积以及6.5%的人口,但是丑国在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就已经占据了资本主义世界的41.1%。

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中接近一半的机械产品。

三分之一的煤,三分之二的石油,以及五分之二的钢铁以及生铁,全部都是由丑国所供应的。

丑国同时还占据着资本主义世界五分之二的发电容量,生产了40%左右的电力。

在二站开始前的最后三年,丑国向全世界供应了四种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麦以及燕麦。

丑国也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输出国,而丑国占据资本主义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铁路网,以及三分之二的汽车总量,同时也为丑国带来了将这些资源协调到国家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

尤其是在“9082号令”被下达之后,丑国陆军的后勤指挥机构,更是在1942年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革。

事实上,美军在菲律宾战役期间,也曾经遭遇过补给困难的问题,当时的美军不缺少弹药,但是却严重缺乏药品以及食品。

这些问题,在改革后都得到了解决。

小主,

此后,丑国成立了专门的后勤部队,以及后勤部队司令部。

萨默维尔中将就是这个后勤部队司令部的首位司令,但是事实上负责统筹规划丑国后勤工作的,其实是总参谋长马歇尔。

此外,包括陆航,参联会,以及海军陆战队等美军下属单位,它们也都有单独的后勤机构。

这一点在二站期间的其他国家,都是十分少见的。

在美军登陆欧洲之后,美军还专门设置了负责后勤工作的汽车运输旅部队,以及着名的“红球快车”计划。

此外,美军还首次大规模利用空中运输来补给前线,驼峰航线就是其中的产物。

美军的强大后勤能力,甚至让美军有余力在1944年感恩节,向前线的美军部队空投“火鸡大餐”。

这个是真的火鸡做的大餐,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军到底有多么的阔气。

毕竟从火鸡本身,到用来保温的锡箔纸,其实每一个细节都是美军强大后勤能力的体现。

反观苏军,在后勤补给上可以说是完全落后于美军。

苏军的后勤来源主要有五个方向:

1.自身军工厂生产的补给品,由苏军最高统帅部统一调配。但是由于战时毛熊的工业乱象,这些补给并不一定总是能发放到前线部队的手中。

2.部队就地筹措,利用当地的物资补给部队。

这也是苏军在战时最常见的一种补给方式,因为毛熊的道路情况实在是太差了,因此很多苏军后勤补给往往跟不上前线部队的行进速度。

3.缴获的战利品,这些物资一般也会被苏军部队直接拿来使用。

在苏军进入反攻阶段之后,这一种方式才逐渐开始显现。

4.地方群众提供的物资支援,这一点其实和第二点有些模糊。

主要的界定点,就是当地群众是否愿意“主动提供补给”。但是在战时,这个界定点往往也是非常模糊的。

5.英美两国的租借法案提供的支援。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苏军的补给方式“非常多”,但是这本身其实就意味着,苏军的后勤工作是不到位的所以才需要前线部队“自谋生路”。

由于苏联的道路情况实在是太差了,很多时候苏军的后勤甚至需要依靠人力运输和畜力运输。说白了,也就是人推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