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位英军得知里边不能煮茶,立即表现出了极大的嫌弃。
美军后来向英国订购了台车载加热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英军也会吃一顿狠的。
比如罗德尼战列舰1944年圣诞节的晚餐就包括烤火鸡、烤猪肉、烤土豆、苹果酱、奶油番茄浓汤、青豌豆、布丁、水果及各式干果,以及水果蛋糕、巧克力松饼、热可可、咖啡、冷盘火腿、腌菜拼盘、肉馅饼等等。
陆军官兵在闲暇时候还会抓只兔子来料理一番,当时英国本土并不管制兔肉,因此很多士兵拥有做兔肉的手艺。
空军的话,比如617中队,他们在执行要命的任务之前,会饱餐一顿珍贵的培根煎蛋,这两样东西都是实打实的管控食物之一。
英国的后勤实力虽然比不得丑国,但也是很值得称道的。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句俗话虽然古朴,但是确实十分精炼,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一天不吃东西,那肯定要饿得慌的,在军事科学上,关于这七件事的问题被统称为一个词:后勤。
在历代战争中,人们发现,离补给基地越远,后勤的难度也越大,因此,远离补给基地进行远征一贯是风险十分巨大的行动。
历史上因为后勤而导致战争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英国来说,他们的后勤实力在日后的马岛战争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1982年4月2日,在一场武装游行后,大批的阿根廷部队登陆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将英国驻岛部队礼送出境。
加尔铁里光荣宣布马岛回到了阿根廷人民的怀抱,并迅速调集总数达的名士兵,稳稳地盘踞在岛上。
阿根廷摸老虎屁股的理由很简单:要想夺回马岛,已经龟缩到北大西洋的英国海军要展开一场跨越1万余海里的远征,这在阿根廷的放羊娃看来,简直是登月计划一样的天方夜谭。
不管三七二十一,英国马上作出了武力解决问题的决策。
接下来,英国军队发现马岛这块骨头不是很好啃,有几个问题要首先解决:
1,如何能在几天之内调集一支在数量上压倒阿根廷驻军的兵力;
2,如何将这支兵力安全地、刻不容缓地运往南大西洋;
3,在失去战略突然性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地实施敌前登陆;
4,如何支持和支援突击部队,直至收复福克兰群岛。
八十年代的大英帝国已经是江河日下,能投送到马岛海域的作战部队相当有限。
参加战争的一线陆上作战部队主力是海军陆战队第3旅和步兵第5旅,还有英军唯一的伞兵团(共3个营)和一些特种部队。
从头打到尾,英军的总兵力只有8000多人,与阿军的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可以说,从数量上,英国军队已经处在了下风,只能寄希望于自身战斗力能够压倒对手。
同时,更重要的是,这场万里远征一点漏子都不能出!
于是乎,世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家海军历经风雨、硕果仅存的后勤舰队之上。
整场马岛战争中,英军的后勤舰队无疑是最大的功臣,同时也是编制最大的单位,包括2艘两栖突击舰、6艘登陆舰、3艘支援舰、2艘补给船、3艘医院船,总吨位15万吨。
皇家海军的胃口还远远不止这些,根据战时法令动员法令,军方征用了共计56艘商船,约66.6万吨。
这些船里包括油轮、破冰船、运兵船、修理船、医院船、弹药运输船、淡水补给船、被服补给船、食品储藏船等,堪称五花八门的大杂烩。
这些后勤船只约占特混舰队舰船总数的61%,排水量计约占总吨位的82%。
这些被征用的商船总共运送了10万吨各类物资、95架飞机上前线。
在战争中,英国军队的作战物资(弹药、油料、食品、轮胎)的消耗量大大超过了计划数字,但英军后勤系统仍基本满足了前线需求。
让我们再来看看阿根廷方面,虽说阿根廷距离马岛的距离离英国近得多,但仍旧有数百海里之遥。
而在马岛上部署一支数量足以阻挡英军登陆部队的陆军,是阿军在马岛上的主要挑战。
到4月30日马岛被英军全面封锁时,岛上阿军已有人。
马岛自然条件恶劣,缺乏现代工业和可种植的土地,人口仅1800人,对于一支人的大军来说与荒岛无异。
在马岛,除了部分给养外,其余所有补给品和都需要从阿根廷本土运来。
理论上来说,维持一支人的大军在马岛驻守三个月以上时间,需要以下物资:
1.各种给养。一天总需要量为58.5吨,平均一人份为4.5公斤(包括平时伙食,战时应急口粮,以及酒类、烟、果汁、茶、手纸、肥皂、剃须刀等日用品)。三个月共需要5300吨。
小主,
2.各种燃料。一天总需要量为243吨,平均一人份为18.7公斤(包括取暖用,飞机及各种机动车用等)。三个月总需要量为吨。
3.被服、通信器材、车辆零部件、医药品等。平均每人一份为2.6公斤,三个月总需要量3100吨。
4.营房及阵地的建筑材料。一天需要量为105.3吨,平均一人份为8.1公斤,三个月需要9500吨。如果算上铁丝网、地雷等物资,则三个月共需吨。
5.弹药。一天需要31.2吨,平均每人2.4公斤,三个月共需2900吨(战时弹药消耗量有时会增加到200至300吨/天)
6.水。一天总需要量为78万升(约804吨),其中平均一个人的份为60升(包括饮用、洗涤、炊事、保养武器等)。马岛有一定水资源,但也需要专门的装置处理后才可使用,包括净水、煮沸、融雪等装置。否则军队将陷入缺水的境地。
这些物资是保证一支人的军队在岛屿上驻守的基本物资数量,合计大约5万吨,将这些物资运至岛上,需要总排水量8万余吨的运输船舶。
首先说海路运输。
阿根廷本身有160万吨的登记船舶数量,拨出8万余吨看似小菜一碟,可由于主要物资的集中地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距离马岛大约3000余公里。
以运输船10节的航速计,去一次马岛大越需要6天,加上在港口的物资装卸,转移,堆放等,需要将近10天的时间。
接下来说转运。
在1982年,马岛上的斯坦利港可以停泊7000吨级船舶、长150米的码头不过2个,货物疏散能力有限,因此,大批船只运送物资一齐开来必将浪费时间。
此外,南大西洋恶劣的气候条件也为卸载物资增加了难度。
然后说陆地运输。
等到物资从船上卸下后,将物资分配到士兵手中、构筑防御体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陆地上卸载物资除了吊车之外,阿根廷军队还需要1至2个汽车营进行运输,以及2至3个工兵营用于改善和修补质量差的道路。
最后,修筑工事、部队营房还要时间。
初到马岛的名阿军中,除了少量部队和司令部可以住在英国原总督府和兵营中外,其余大部分官兵长期住在帐篷里。
在这时,需要3至4个建筑工兵营迅速搭建活动房屋以收容兵员,并构建阵地以备战斗。
这些设备,同样也需要运至马岛。
这些,就是阿根廷军队需要面临的后勤问题,以国力为衡量,并不比长途跋涉的英国皇家海军轻松。
结果,在战争最初,阿方的军事准备只能用拙劣来形容。
阿军总共在岛上驻扎了人的大军,这个数字虽然看上去很可观,但那仅仅是政治筹码,不能算有效的作战部队。
首先,马岛的作战环境并不是阿根廷陆军所假想的作战环境。
因此,除了阿根廷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外,其他的陆军部队对于这一环境可以说是陌生的,更何况许多阿军士兵不过是只训练了3个月的志愿兵而已。
雪上加霜的是,对于现有的这些士兵,阿军方也没有好好的部署。
这支人的大军运到岛上,国内便是一片欢腾、庆祝胜利了,完全不考虑部署情况。
马岛地表到处都是泥炭,如果普通车辆行车及其困难——恰恰守岛阿军缺乏的就是越野车。
至于在马岛上修路,阿军似乎并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将足够的工程车辆运至岛上。
更夸张的是,阿军有一部分依靠空运来的陆军部队,他们的重装备直到英军完成封锁时也没有能通过海运运来。
同时,由于马岛地下水位高的因素,部队连工事都很难修建。
因此,守岛阿军只能收缩在一个又一个互相之间几乎不能支援的据点里,缺乏基本的防御体系。
如何能让士兵有一个优秀的居住环境、而不是住在帐篷中?这些小事压根就没出现在阿根廷军政府的脑子中吧。
4月30日,英军以南乔治亚岛为最后补给点,开始完成对马岛的全面海空封锁,马岛战争的大势已经完全敲定。
俗话说的好,用智不如趁势,在最初的造势中,阿军完全失败了。
相对于阿军,英国海军在刚开始的境况是极为不利的。
当时间到了4月30日,英国海军居然在物资补给的工作上大大胜过阿军。
地面部队克服困难、陆续抵达战区,齐装满员,士气高昂。
由于挪威的地形和自然环境和马岛类似,英国海军陆战队相对于阿军更为适应马岛。
到了4月30日,马岛似乎成了英军的主场。
5月21日,英国海军陆战队按着操典在马岛登陆。
在冰冷的岛上,阿根廷军队终于被政府在后勤问题上的散漫态度推向了深渊。
阿军被泥泞地形分割为多个据点,缺乏物资、饥寒交迫,完全无法阻挡英军的攻势。
在直升机的帮助下,英军在岛上稳步推进。
即便兵力总数不如对手,英军却能屡屡集中优势兵力、对阿军发动进攻。
6月14日21时,阿军停止了抵抗,宣布无条件投降。
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没料到战争会在不到一个月内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