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四宝将军尚司朗

隋唐演义群英传 离耳 3140 字 1个月前

邱瑞闻言,连忙起身,双手抱拳,腰杆挺得笔直,恭敬地说道:“将军谬赞了,能为将军效力,是我和师兄的荣幸。我等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能得将军赏识,是我等之福。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助将军早日攻克济南府,不辜负将军的厚望。”

尚司朗也连忙起身,双手抱拳,神情坚定,抱拳道:“末将愿随将军出生入死,绝不退缩!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末将也定当冲锋在前,为将军扫平障碍!”

伍建章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有二位的加入,我军如虎添翼。二位的武艺和谋略,我早有耳闻,相信此次征战必定大获全胜!有诸位猛将齐心,何愁济南府不破?”

韩擒虎端起酒杯,豪迈地说道:“来,让我们共饮此杯,预祝战事顺利!愿我大周军旗所指,敌军皆望风而降!”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那清脆的碰杯声仿佛是胜利的前奏。气氛热烈而欢快,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酒过三巡,杨林开始与众人商讨起作战计划。他目光炯炯,神色严肃地说道:“诸位,济南府地势险要,敌军防守严密,我们需得谨慎行事,制定周全的策略。”

杨林谈到了为什么请邱瑞前来的原因,他微微皱起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邱瑞啊,你和秦彝是连襟兄弟,想必关系匪浅。前些日子我在战场上打死了秦彝的父亲秦旭老将军,这实乃战场无情,非我所愿。但秦彝是员虎将,其勇猛和智谋皆为上乘。我想招纳他,一则是为了大周,若能得此猛将,无疑是我大周之幸,于国于民皆有益处;二则是为了济南百姓,战火纷飞,百姓受苦,若能避免更多的杀戮,让秦彝归降,也可保一方安宁。所以想让你劝降他。我深知此事不易,可这也是为了大局着想,还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邱瑞听后,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说道:“将军,此事甚是棘手。秦彝为人忠烈,且极为孝顺。他父亲的死,对他而言是极大的打击。要劝他归降,只怕困难重重。但既然将军有此想法,且是为了大周和百姓,邱瑞愿尽力一试。只是,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秦彝性格刚强,他对家族的荣誉感和对敌军的仇恨,或许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化解的。但我会向他陈明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愿能不负将军所托。”

杨林点了点头,说道:“有你这番话,本将军心里也踏实些。不管结果如何,你尽力便好。”

邱瑞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我定当全力以赴。只是还需从长计议,仔细思量,想好如何劝说秦彝,也需寻得合适的时机。毕竟此事关乎重大,不可操之过急。秦彝此人重情重义,对他父亲的死定然耿耿于怀,心中对将军您恐怕也有诸多怨恨。我若贸然前去劝说,不仅难以成功,还可能适得其反,进一步激怒于他。所以我需先摸清他如今的心境,再根据他的性格和当下的局势,斟酌劝说的言辞。而且,我还得考虑到他身边将士们的态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总之,我会谨慎行事,尽最大努力完成将军交付的重任。”

小主,

杨林听了邱瑞的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邱瑞啊,你考虑得甚是周全。此事的确急不得,你务必小心谋划。若能成功劝降秦彝,本将军定当重重有赏。”

邱瑞抱拳道:“多谢将军,赏赐倒是其次,能为大周和百姓谋得一份安宁,才是邱瑞的心愿。”

接风宴结束后,邱瑞回到营帐,心中反复琢磨着劝降秦彝之事。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秦彝与他虽有连襟之亲,但如今横亘着杀父之仇,要劝其归降,难度可想而知。但既然已经答应了杨林,邱瑞便下定决心要尽力而为,哪怕希望渺茫,也得拼上一拼。

接下来的几日,邱瑞四处打听秦彝的近况。他与军中的探子交流,向熟悉秦彝的士卒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他了解到秦彝在军中颇受将士们的拥戴,其部下皆愿为他效死力。而且,秦彝自从父亲战死之后,每日操练士兵更加勤奋,防守部署也越发严密,显然是准备与杨林大军死战到底。

同时,邱瑞也在不断构思劝说的话语。他在案几前奋笔疾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试图找到能够打动秦彝的关键点。他想着从家国大义说起,提及战争对百姓造成的苦难,又想着以连襟之情作为突破口,唤起秦彝对亲情的牵挂。可每一种说辞,他都觉得不够完美,担心无法说服秦彝。

终于,在经过反复的思量和权衡之后,邱瑞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他收拾好行装,准备启程前往秦彝所在的济南城下。出发之前,尚司朗和其他将领都来为他送行。

尚司朗一脸担忧地说道:“师兄,此去危险重重,秦彝正在气头上,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邱瑞神色坚定地回答:“师弟放心,我心中有数。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和牺牲,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去尝试。”

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邱瑞翻身上马,带着满心的忧虑和坚定的信念,向着济南城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