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上了,他们说是新二团的,团长孔捷就在队伍中!喏,这个是他们的路条跟凭证!”哨兵递过来两张纸。
“哈哈,还真是新二团回来了!好家伙,新二团待在冀中平原战斗,这都半年多了吧?我以为往后,他们就在冀中坚持战斗了呢?这样,你去电话点给支队部打电话通知支队长跟政委。熊大,纸笔拿来……”
小主,
哨兵去打电话了,李月轩亲自写了个通行证,让熊大送去东边给新二团送去。李月轩写的通行证只有5个人的权限,要求是团级干部,最多带俩警卫员过来。这不是他为难人,而是梁家村这边,寻常的队伍是不允许过来的,尤其是外来的队伍更是如此。
为了照顾外来的队伍从兵工厂兑换武器弹药,此时东边的会东村,西边的魏家村,已经成了兵工厂对外的两个物资兑换点。梁家村这边,还是保持神秘为好。嗯,这不是针对新二团,而是所有到来的队伍都是这个待遇,独立团来了也是如此。
熊大呼呼的就跑了,然后过了半小时,孔捷就带着俩警卫员出现在了水库边上。
“哈哈……游隼啊,你这小日子过的不错啊,还给老子烤鱼了?这是特意招待咱老孔的?”孔捷的声音带着热情。
“孔团长,哈哈……欢迎回归太行山啊!保密限制,你的主力队伍,只能从南边绕行去魏家村了,先说一声抱歉啊!”李月轩说道。
“啊……哈哈……”说完了,俩人都笑了起来。(本章完)
时间已经进入了43年的1月份,太行山早已是隆冬季节,大地一片的萧瑟,河水也早早的结了冰。
为了保护水车不被冻坏,在结冰之前,沿河的水车作坊就停了工,还把那些个头小的水车给卸了下来,此时河边只有那些兼任灌溉作用的水车还冻结在河面上,看上去显得格外的孤寂。
当然,那只是看上去,实际上在距离沿河不远的树林子里,新建的工坊冒着黑烟,蒸汽机催动的设备在不停的运转,兵工厂的生产热火朝天。
“走了,队伍去回水湾那边抓鱼去了!”村子里,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立即引起了村内孩子们的注意力。于是,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跟头咕噜的就出现在了街面上。然后,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拥而上,跟上了警卫连的队伍。
回水湾,是野猪林向东的一段河湾地段。因为地势的原因,河水到了这边有个大队回旋,就把这边的河床冲刷的格外深。后来兴修水利的时候,支队就在回水湾往下的一段河段建立了一个堤坝,让回水湾成为了一个蓄水的水库,同时修建的水渠还灌溉了野猪林往东的大片农田。
有了水库,自然要养鱼的,这一点谁都想得到!甚至于,这样的野生环境,只要有了这样一个水库,鱼儿们自己就知道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期的给这个水库中,投喂一些杂草,粗粮粉末等等的食物就可以了。
冬天了,回水湾那横跨三百多米,延绵2000多米的水面,早就冻了一层坚冰,里面的鱼儿们得不到氧气,早就憋的不行了。
而在梁家村憋了一年多没有出去透气的李月轩,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里的水库,这里的鱼!打猎?刚刚完成秋收的时候,集中打了一次,入冬后又集中的打了一次,下一次大概是年前了。不得不说,太行山没有那么多的老虎豺狼等等猎食者,野猪那是真的太多了。
在孩子们大呼小叫的欢呼声中,在大人们满含希冀的眼神中,警卫连的战士们抱着各种工具,带着鱼网就出现在了冰面上。然后,破冰,下网,河边还点起了篝火取暖,孩子们就凑在这边舍不得离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特意过来进行指导的胡兰周,大声的喊了一嗓子:“全体都有,起网了!”
“起网了,一起拉……”几十个壮小伙子一起用力,还用河边树上挂好的绞盘帮忙,深入水中的渔网被一点一点的拉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