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范山这个特务头子不提,再说临安普安郡王府前,一个鹤发童颜的道长,一身丝绸道袍,看起来颇有仙风道骨,正递了名刺,在等回音。该道长,不是别人,正是元符宫住持。
住持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错过了这桩大机缘。最不济也就是发配岭南,也不见得就比住在废墟里差多少。于是就从王有志夫妇给的钱中,忍痛拿出十两银子,置办了一身行头,来普安郡王府忽悠。
门房一看一个老神仙似的道长来了,不敢怠慢,跑进去通报。普安郡王正在跟他的老师史浩说话,他听说元符宫的住持求见,本想见一下。
元符宫名气很大,他自己这种被皇妃收养,身份未定的人,都三十三岁了,还没个着落,一直惴惴不安。如果是得道高人,给他算一算,不管最后能不能当太子,心里也踏实。
不料史浩却皱着眉头说:“这些道士,最好故弄玄虚,欺世盗名。他的来意不问便知,一定是来用模棱两可的话,来暗示贵子有九五之相。
日后要是言中,自然就有了从龙之功。要是说错了,他也没什么损失。但这事要是被皇城司知道了,与贵子甚是不利。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他说的其实一点都不错。很多道士就是这样忽悠人的。只是这么一来就坏了王有志的大事。
史浩,出身鄞县史氏长支,又叫四明史氏。日后史家极其荣耀,有 “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一朝紫衣贵,皆是四明人”之称。
作为一个身前身后名声都不错的江南士族代表,他既给岳飞平反,又反对北伐,所以特别受到后来江南士族的热捧。他算是比较理性务实的江南士族。
不算投降派,但也不算主战派,应该算是议和派中的强硬分子。他不像那些一毛不拔,妄想通过屈膝投降就能获得和平的短视江南士族;但也不愿承担北伐的费用,更不认为北伐会成功。
而他家小三,三儿子史弥远,则是发动政变杀害主张北伐的韩侂胄,向金国屈膝投降的奸相,比秦桧还秦桧。只因代表了江南士族的利益,又是理学保护人,所以竟然没有列入《奸臣传》。
反而力主北伐的韩侂胄因为严重触犯了江南士族的利益,加上打击理学,本来是岳飞第二,却被诬陷为奸臣,列入《奸臣传》。韩侂胄只是能力差,但即便是金国也认为他是忠臣,得到了他的首级后,还是以很高的规格来安葬,谥为忠缪侯。
史浩给岳飞平反,史弥远谋杀韩侂胄,签订了比秦桧搞的绍兴和议还屈辱十几倍的嘉定和议,其实并不矛盾,乃是江南士族的一体两面。反抗金兵南下支持,但北伐不行。
史浩能量如此之大,饶是普安郡王早已成年,也要非常尊重,于是就对管家说:“拿十两银子给他,好言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