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前所未有的危机

南宋北中 仲弘 1105 字 19天前

一个月下来三百七十多贯,再加上其他收入,一年接近两千贯,生活怎么能不好呢?比北方大部分中小地主收入都多。

而自从王有志的“财神机”普及甚至升级后,丝绸的价格一跌再跌。虽然城里的价格还是两三贯,但收购价也就一贯多。农户很少能到城里去卖,而由于大量的工厂出现,到乡下来收绢的商贩几乎没有了。

富裕的农民一下子变得勉强温饱。而城里的小作坊早就破产了,小业主沦为工人,有的甚至连流落街头。即便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织户,也没等来丝绸价格上涨,而最终破产。

与此同时,在适合架设大型水车的河岸,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展开争夺,频繁发生大规模械斗。无数在这些地段生活的农民被赶走,流离失所。

王有志的工业革命,给朝廷和富人创造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财富,而大量农民和织户倾家荡产。这些人很自然地恨上了机器,顺带也恨上了王有志。于是富人叫他“王财神”,穷人叫他“王绝户”。

本来就有怒气,再加上有人挑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砸绝户”运动就开始了。愤怒的工人和农民组织起来,到各个工厂去捣毁机器。

织造行会早就不再代表织户利益,而是从一个劳资不分的行业组织,变成了纺织工厂主的商会。

大工坊从王有志上次没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财神机”了。王有志北逃后,因为已经可以白用,任意仿制和改进,织造工会甚至成了一个山寨研发和推广中心。

王有志回来后,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他们的研究室。虽然他后来要了一些股份做补偿,但由于这个研究室被并入阜康纺织股份公司上市,织造公会的大佬们都大赚了一笔。

水利纺织厂都要建在河边,他们没能力完全保护。如果要养打手,那就需要多花不少钱。如果跟当地的大户合作,又要吃亏。只有那些当地的大士族办的工厂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