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伊人有容

我想到他和裴儒林的那张合影,问道:“你找找有没有张越之在罗布泊的考察经历,或者有没有出过关于罗布泊的着作?罗布泊在古代是西域文化中心,对一个历史学家来说价值是非常大的。特别关注一下他八十年代初的活动轨迹。”

大宝在电脑上找了半天才告诉我:“没有!我看了很多篇他的访谈介绍,另外省城大学的官网上也有他所有着作和论文的目录集,根本就没提到过XJ。”

我有点心灰意冷,大宝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你等等。”他又在电脑上鼓捣起来,我也没去打扰他,自己在电脑上寻找“伊容照相馆”的线索,五十年前的一家照相馆可能早就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了,不过找一找总是好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网上冲浪一大圈最终一无所获。不单单是省城,放眼全国也没看到一个符合要求的结果。我看大宝仍在专心致志浏览着,就问他:“你究竟在找什么?”

“你刚才让我找他XJ的经历给了我一个提醒,我忽然想起来我看了好多资料,好像也没有他关于西安的经历和着述,这比他没去过XJ可奇怪多了。”

我有点难以相信,又有些不满:“不会吧?连十三朝古都都没研究过,那他还当什么历史教授啊?去火星考察历史的吗?”

“就是说啊!但事实就是这样,我记得最开始看到个访谈,他自己提到过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你等下……看,就是这个。”

那是一篇2005年张越之接受某报纸访问的一个谈话,是讲述他学术生涯的,主要访谈内容倒不是我关心的,我关心的是他在访谈里自己提到过:上大学之前他一直都是生活在西安。

张越之和我的情况不同,我从来没在老家生活过,若说对那里没多少感情还能说得过去。但他是在老家实实在在生活过近二十年,却在离开家乡后的六十多年里从来没回去过,特别对一个历史学家来说家乡又是中国历史最厚重最有代表性的地方,那简直太不正常了。比如我家那老爷子也是年纪轻轻背井离乡,晚年爬也要爬回家乡去,那才是真正的家乡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到我家老爷子,忽觉他和张越之的人生轨迹差不多,年龄差不了几岁,童年在同一座城市生活,成年后又同在另一座城市生活,他们甚至有可能是童年的玩伴呢。不过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要是早认识的话,在这省城的几十年是不可能没来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