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有个大臣家的女儿久病不愈,与静和公主本是闺蜜,于是家人便征得静和公主同意,送往水月庵与公主作伴,静和公主与那位小姐每天山上山下劳作,闲时谈论诗书,弹琴作画,一派田园生活,好不惬意。
那位娇弱的小姐,在水月庵住了两三年之后,病体竟然痊愈了,回了京中,结了一门好亲事,水月庵被传成了福地。
再后来,京中便慢慢地形成了一股风气,把自己家里体弱的,有病的女儿送到水月庵来修养,水月庵也由一座佛堂演变了一座慈善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百多年过去,当初的人和事早已无迹可寻,发展到现在,凡是家中不受待见的女儿,都送往水月庵来,水月庵一概照单全收,一是本着我佛慈悲,二是会有一笔香油钱。当然自静和公主之后的历任住持,都是这类女子,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情,都不能将这一群被家族家庭遗弃的可怜人拒之门外。
她们身体有病,不能为家族带来利益,被抛弃了,郑嫣然说是弃女,那真是一点也没错。
她知书识礼,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可是身体弱,不好生养,虞国公府的女儿宁可不嫁,也绝不能给人作妾,再说人家纳妾为的就是生养,故而说了好几门亲事都不成,年龄越来越大,为了不影响家里其他姐妹的婚事,虞国公府只好把她送来水月庵了,如今她已经二十多岁了,这辈子,病体好不了,只能在水月庵终老了。
而那些生来就有残疾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抛弃,家族不想承担抛弃孩子的恶名,也是送来水月庵,水月庵终究不是真正的善堂,也不是医疗机构,仅仅是靠各家的捐赠维持生活,没有大夫为他们瞧病,那些女子到了水月庵的命运也是顺其自然,自生自灭,能活下来的孩子,那都是生命力顽强的。
对水月庵种种皇帝不甚了解,毕竟那里都是些弃女,根本不值得关注,刘璟承就更是一无所知,关注水月庵更多的是各家的夫人小姐们。
皇帝看完这些,沉吟着没开口,对华丞相又有了新的认识,深情不是装的,无情却也不是装的。
皇帝在心里呵呵两声,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案前半跪着的鹰七身边,将那些资料交给鹰七,“烧了吧”。没有他想要的东西,不值得关注,他想要知道的是华希予。
“继续监视着华希予,再安排人查查封家”皇帝坐回自己的在龙椅上说道。
鹰七领命而去。
琙王府里,刘璟承也反复看了这些内容,十二岁就死了,这个春柳说过的,想到春柳,又想起早上交待春柳的事,他踱步往马房去,要看看孩子们是如何认娘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