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闲谈16

其一云:“料峭西风雁字斜,深秋又送汝还家,可怜飞到无多日,二月仍来看杏花。”其二曰:“水阔云深伴侣稀,萧条只与燕同归,惟嫌来岁乌衣巷,却向雕梁各自飞。”诗的末尾,题着“晴湖”二字。“晴湖”乃是先兄的字号,看到这两个字,我的心中先是一动,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可当我仔细端详那诗的语意与笔迹时,却发现全无先兄的风格韵味。先兄的诗作,往往有着一种雄浑大气或者婉约细腻的独特气质,而这两首诗,虽笔触间透着灵动与才情,却与先兄往日的风格大相径庭。我心中暗自思忖,这定是他人所作。

正疑惑间,旁边有人轻声说道:“听闻有位郑君名鸿撰,也字晴湖。”这一句话,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我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这位郑君,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何会在这旅舍之中题下这两首诗?是偶然的灵感突发,还是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站在壁前,久久凝视着那两首诗,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思绪也随之飘远。我仿佛走进了那诗中的世界,看到了在那料峭的西风中,一群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队形,向着远方飞去。它们的身影在天空中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坚定。深秋的大地,一片萧瑟,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仿佛在为大雁送行。而那诗中的“汝”,又是谁呢?是远方的亲人、恋人,还是仅仅是诗人心中的一份思念与牵挂?“可怜飞到无多日,二月仍来看杏花。”这一句,又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那份无奈与期盼。或许,他是在感叹时光的匆匆,生命的短暂,亦或是在憧憬着未来的某个美好时刻,就像二月的杏花盛开时,能再次与心中所念之人相聚。

再看另一首诗,“水阔云深伴侣稀,萧条只与燕同归。”眼前似乎浮现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水域,天空中乌云密布,一只孤雁在其间奋力飞翔。它的周围,只有寥寥几只燕子相伴,那种孤独与寂寞,仿佛能穿透纸张,直抵人心。“惟嫌来岁乌衣巷,却向雕梁各自飞。”乌衣巷,那是一个充满了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变迁,都在这一句诗中若隐若现。诗人是在借乌衣巷的典故,表达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吗?还是在担忧着与同伴之间的情谊,会像那乌衣巷中的燕子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因为各自的命运而分道扬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两首诗就那样静静地在旅舍壁上,宛如两颗遗落的明珠,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它们似在低低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情愫与经历,那背后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是一位羁旅天涯的游子,在秋风萧瑟中思念故乡?他或许已经离家多年,历经了无数的风雨与磨难,心中的那份思乡之情,就像一坛陈酿的美酒,越久越浓。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对着明月,吟诗作对,以慰藉自己寂寞的心灵。又或许是一位失意之人,借归雁以抒怀才不遇之悲?他有着满腹的才华,却无人赏识,就像那在天空中独自飞翔的孤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他在这旅舍之中,看到了归雁,心中的情感瞬间被触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两首诗,将自己的悲愤与无奈,都倾注在了那一笔一划之中。

我站在那里,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一切都成了无解的谜题,引得我心中遐想无限。我试图从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中寻找线索,想要揭开这背后隐藏的真相。但那真相,就像是被一层浓雾所笼罩,始终无法看清。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休息好了,我也不得不暂时将这谜题深埋心中,继续踏上押送的征程。然而,那两首诗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像是两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在行军的路上,每一次停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们,心中的好奇与疑惑也越来越深。

终于,战事暂告一段落,我有机会再次回到长新店。那旅舍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我的归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旅舍,直奔那面墙壁。那两首诗,还在那里,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它们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我再次仔细端详,希望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

这次,我注意到诗的纸张似乎有些特别,它的质地略显粗糙,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纹理。这会不会是某个特定地区的纸张呢?我心中暗自猜测。而那字迹,虽然我之前已经断定不是先兄的,但此刻我却发现,其中的一些笔画的写法,有着一种独特的风格,像是融合了多种书法流派的特点。这是否意味着,这位作者是一位博采众长的书法爱好者呢?

我开始在旅舍周围打听关于这两首诗的消息。旅舍的老板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深邃。当我提及那两首诗时,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回忆之中。

“这两首诗啊,已经在这儿有些年头了。”老者缓缓说道,“我记得,是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留下的。他当时看起来神色匆匆,像是在赶路,但又在这旅舍中停留了一晚。那晚,他独自坐在角落里,对着墙壁发呆,后来就拿起笔,写下了这两首诗。”

“那您可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急切地问道。

“我只听他自称郑生,至于他是不是那位郑君名鸿撰,我就不清楚了。”老者摇了摇头。

“那他有没有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或者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我继续追问。

“他话不多,只是一直在喃喃自语,好像在念叨着什么人的名字。我当时也没太在意,只当他是在思念亲人或者朋友。”老者努力回忆着。

从旅舍出来后,我决定去寻找那位郑君名鸿撰,或者任何可能与这两首诗有关的线索。我四处打听,走访了许多地方,询问了无数的人。有人说曾经在某个书院见过一位才华横溢的郑姓书生,但当我赶去时,却发现他与我所寻找的郑君毫无关联。还有人说,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一位姓郑的隐士,擅长诗词书法,但当我找到那里时,却发现那只是一个传说,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

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其他的人和事。有一位老画家,他的画作风格独特,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他看到我对那两首诗如此执着,便对我说:“有时候,诗中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触动我们内心的情感。也许,那位作者并不想被人找到,他只是想通过这两首诗,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有缘之人。”

老画家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难道我一直以来的寻找都是徒劳吗?也许,这两首诗就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境,我不应该去刻意地追寻它的真相,而是应该让它留在心中,成为我心中一份美好的回忆。

但我心中的那份好奇与疑惑却始终难以消散。我继续踏上了寻找的征程,哪怕希望渺茫。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我不再仅仅是那个只关注战事与公务的兵部尚书,我开始对文学、艺术有了更深的兴趣与感悟。我阅读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学习了各种书法绘画的知识,希望能从这些方面找到与那两首诗的共鸣。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有找到关于那两首诗作者的确切线索,但那两首诗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命。它们成为了我在忙碌公务之余,心灵的慰藉与寄托。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困惑时,我都会想起那两首诗,想起那诗中的归雁,想起那深秋的西风与二月的杏花,仿佛能从它们身上汲取到力量与勇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到有一天,我在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了一本古籍。这本古籍已经有些破旧,纸张泛黄,但当我翻开它时,却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书中记载了许多古代文人的轶事与诗作,而在其中一页,我看到了关于郑君名鸿撰的记载。

郑君名鸿撰,乃是一位才华出众却命运坎坷的文人。他一生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却因为得罪了权贵,仕途受阻。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善于借景抒情,以物喻人。书中还记载了他曾在一次旅途中,在一家旅舍的墙壁上题下了两首归雁诗,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

看到这里,我的心中一阵激动。多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虽然我依然无法真正走进郑君的内心世界,无法完全理解他在写下这两首诗时的具体心境,但我知道,我已经离真相更近了一步。

我再次回到长新店的旅舍,站在那面墙壁前,看着那两首诗。此刻,它们在我眼中已经不再仅仅是两首神秘的诗,而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一段人生的见证。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郑君在这里,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这两首诗的场景。他的孤独、他的无奈、他的希望,都通过那一笔一划,永远地留在了这墙壁之上。

而我,也因为这两首诗,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意义的旅程。这场旅程,不仅让我解开了心中多年的谜题,更让我在文学、艺术与人生的道路上,收获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那两首诗,就像两颗璀璨的星辰,将永远在我的心中闪耀,照亮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