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百年山东(十三)

开荒是燕国的国策,从建国前,王家就一直在开荒,建国后还在开荒。

虚假的种田流,种田几十年,然后争霸天下。

真实的种田流,开荒种田七百年,现在还在开荒。

燕国现在的开荒主要集中在【飓风岛(新几内亚岛)】,这座大型岛屿常年有飓风肆虐,起初,这座岛屿被发现这座岛屿的探险家以自己名字命名,后来,这位探险家在岛屿上长期生活探险,发现这里经常有飓风肆虐,于是便改名为【飓风岛】,还向燕国的【探险司】上报了这座岛屿,由此得到了丰厚的赏金。

在燕国,有那么一些游侠们,不愿意工作赚钱养家糊口,燕国又是纵容土地兼并的,所以权贵乡绅们可以光明正大土地兼并,根本用不着他们当白手套,所以他们便当起了探险家,到处寻找尚未被发现的岛屿、矿产、文明、部落、平原等等,只要上报给朝廷,并且得到证实,都可以得到丰厚赏金。

小主,

哪怕不上报给朝廷,而是把探险得到的信息售卖给行会们,同样可以大赚一笔。

这座大岛屿,不仅有飓风肆虐,而且常年多雨水,土壤被冲刷严重,肥力不足,难以种植粮食。

但是岛屿上很多高山丘陵,适合种植果树,同时适合种植一些用来喂养牲畜的杂粮作物,因此倒也不是完全不适合开荒。

并且岛屿上有许多大型野生动物,比如比成年人还高还壮的野鸡,大量火山以及可以用来施肥和做原始水泥的火山灰,山间盆地的河谷地带非常适合开垦水稻田。

当然,相比星繁城所在的繁岛(爪哇岛),价值还是要低很多的。

君主、贵族、行会,都在不停地开垦种植园,各方势力的种植园相互交错,管理起来非常麻烦,所以燕国朝廷专门在【开荒部】里面又新设立了一个【种植司】,专门处理种植园的开垦、登记、变更、买卖、经营、调查、实证等工作。

比如有些行会觉得自己的众多种植园太分散,这里一个那里一个,管理太麻烦,就会选择与其他行会、贵族互换种植园,这个期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经济纠纷,比如我觉得我的种植园更好,又比如交换前和交换后的种植园不一样,又比如种植园主自己说的很好,但实际购买以后,发现这个种植园是虚假宣传,简直烂透了,等等等等。

随着各种新事物的出现,旧有的法律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以前没这么多开荒种植园,有问题也是私底下处理,最多官府派人调解。

现在种植园太多了,纠纷也就多起来了,根本调解不过来,所以不得不制定相应的“种植园法”,同时设立专门管理种植园的“种植司”。

一切的官府机构、法律等等结构改变或出现,都是因为现实情况的变化。

中原没有这么多种植园,自然用不着什么“种植法”,也用不着设立什么“种植司”,更用不着让官吏去专门管理这种事。

如果中原统治者照搬照抄,盲目抄袭燕国的各种制度和法律,那么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毕竟中原要是在没有这么多种植园的情况下,也搞出个“种植园法”和“种植司”,那确实一点意义都没有,纯粹浪费人力物力,白白增加官员造成冗官现象。

同样的道理,燕国也不能照搬照抄中原的制度和法律,毕竟燕国君主和贵族们并没有那么多后宫佳丽,如果像中原一样搞出什么十常侍、皇后、大长秋之类的,同样会出现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