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风在前线杀了二十五个敌人,俘获了三个敌兵,晋级成为不更并得到赏赐: 四顷田地、一处住所、六头牛、四名侍者及四两黄金!”
......
就在易白雪和她娘交谈之时,县衙报喜的队伍已经进了村子,边敲锣打鼓,边大声宣布,正朝着易风家而来。
村里的村民们闻声也纷纷聚拢过来。
“请问这里是易风的家吗?”
很快,县衙的队伍来到易风家门口,对着院子里的易风娘和易白雪询问道。
“是的,是的,是不是易风有消息了?”易风娘连忙走上前,满脸激动地问道。
“易风在前线立了大功,连升四级爵位,我们是特意来报喜,并颁发他的奖赏。”此时,县令已下马,满脸笑意地对易风娘说。
“恭喜易风娘,你们家易风真有出息,一下子升到四级爵位。”围观的乡亲们个个笑容满面,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要是我家也能出现一个像易风这样有本事的孩子就好了。
“感谢大家,各位大人请进。”
易风娘满脸笑容地说道,连忙将县令迎进院子。
“夫人客气了,这是易风此次获得的奖赏。”县令进院后,吩咐手下人把奖品一一带上来。
“这是一块四顷良田的地契,还有这座宅子的房产和地契,再有就是四金。”县令一样样递交给易风娘,她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这些赏赐,内心更是激动不已。
在重视农业的时代里,大家对土地的看重不言而喻。
不论是地主还是贵族,有钱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购置更多田地。在这个时代,土地就是他们的固定资产。而四顷良田相当于数百亩的优质土地,对于易风娘这种在家务农的家庭妇女而言从未想过能拥有如此规模的良田。
加上那栋宅邸也不菲,手中的四斤金银足够她和易白雪今后数年的生活支出。
一位家庭妇女突然拥有了这么多的财富,在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似乎一夕之间由普通人转变为小地主了。
“哦,对了,还有六头牛。”县令又开口道,吩咐手下的仆人驱赶身后的那六头壮硕耕牛。
“真有牛!”当看到六头健康的牛时,易白雪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想起了哥哥当年对她的许诺依然记得在心。
“易风还让人送来了一封家信。”县令继续道。
“需要我来为您念吗?”接着他问道。
他知道多数老百姓识字的人不多,而他自己更是在易风初见头角时主动拉拢易家的关系。
“那就麻烦您了。”易风娘并没有拒绝。
于是,县令便为易风娘和易白雪宣读起家书。
家书的内容十分日常,起始便是问候母亲与易白雪在家是否安好,娘亲的病情是否有好转之类的关切话语。接下来,易风在家信中报了声平安,说他在军营中生活良好,食宿无忧,让家人不要为他挂怀。 狂武战王
在信末,他又叮嘱妹妹要好好照顾娘亲,并建议母亲和妹妹拿着赠予的钱财购买两名仆役归家相助,这样就可以减少她们操劳。自易风成为了不更之士后,便获授了拥有四名侍仆的额度,但是这只是一个名额的认可,仆役还是得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挑选购买。
一旦购置回来,这些仆役就是贵族阶层的个人财物,他们的生死掌控在主人手中。因而通常情况下,这些仆役会非常忠诚。县令在将书信内容读完之后,易风母亲泪眼汪汪,如同被雨水浸透。
她紧紧地把书信用手捧着,久久无法放下。“假如日后有什么所需所求,夫人请随时知会乡内的长者或乡村官员,或者是派人送信给我亦是无妨。”
在宽慰了几语给易风的母亲之后,县令再启口。“嗯,多谢大人。”易风的母亲抹掉了自己的眼泪并向这位长官表示认同的同时流露出感激的笑容。
围观在易风家中的村民们个个表情充满仰慕,因为他们很清楚,像今天这样的殊荣,在村里几乎只有易风家才能享受。说完后,县令带着队伍转头前往了张小山、赵小虎和孙小雨的家庭去。
在得知消息并接收奖品后,这三户家庭——即张小山、赵小虎以及孙小雨家族皆露出既振奋也激动的表情。他们之中也产生了新的有爵位之人物,虽然只是一等士的级别,但这种尊贵是众多平凡人们拼命追逐也难以获取的东西。
对这些村民来说,无论山仔、小虎和雨子取得了这样的地位,无疑是对家族荣耀的弘扬。此外,他们也收到了一块好的一顷农田与一幢房产及一个免费劳动力,还有一个金色货币作为赏赠,对于一般的农户人家而言简直是巨大的资产。
这些家庭以往的生活相当拮据且艰难,仅仅能保证生存下去而已。然而现在这份赠品的到来将极大改进他们生活水平,未来也不用继续忍受 ** 。在当下这年代,普通人不再受饿本身就是一种福气的表现。
除此之外,他们同样收到了山儿、小虎还有雨娃的来信。在书信之中,三个少年纷纷提起了易风的名字,表示这次的成功离不开易风的帮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张、赵、孙三家父母们将庆祝团的队伍送离后立即准备了一些礼物前往拜访易风家。不过他们到那儿时发现,易风家门口早就聚集了不少人群。
既有村里的邻舍也有隔壁村的人们,甚至还有很多从未听说过却突然间出现了的远方亲戚们。
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报喜队伍大张旗鼓地穿过乡村,很快易风被授予四级爵位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周边。十里八乡内的居民们都已听说了这一佳讯。
因而,易风父母的朋友及熟人都纷至沓来表示庆贺。
就连一些远房亲戚也不期而至,尽管易风的母亲根本不清楚他们的存在。
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知,富住深山有远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