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奔波数载后,倦意渐生,又念及桑梓之地孩童求学艰难,便毅然辞官归乡,倾囊以授学识。
林学究对待教学一事颇为严苛,晨起,总是手持戒尺,早早端坐于书案前。
待学童鱼贯而入,必先检查功课,诵读之声朗朗而起,但凡有偷懒或背诵不熟者,戒尺轻落掌心,疼在手上,却也让学童们不敢再有懈怠。
授课时,林学究博古通今,讲解深入浅出,能从先贤之言联系到日常为人处世。
逢晴日午后,他还常带学童至庭院,以天地万物为教具,指认花草树木之名,讲解自然四时之变,使得书本知识鲜活生动起来。
周边邻里的贫寒子弟,纵无厚礼奉上,只要心怀向学之志,林学究皆一视同仁收入门下。
多年来,从这小小私塾走出的学子,不少都成了当地知书达理、能文能算的人才,私塾自然也就成了北坊市人人传颂的文脉传承之地。
林学究不贪图名利,生活也过得很是简朴,所收的束修的形式多样,不局限于金银,亦可是粮食、布匹等实物。
眼下既然已经安置妥当,也算是正式在钧华城站稳了脚跟,这送孩子上学的事情,自然也要着手开始安排起来了。
毕竟老话怎么说来着,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嘛,也是时候让程璟竹去接受一下知识的洗礼了。
程云桃还打听到了,那私塾里没有女学生,虽然是在意料之中,但依旧有些无奈,背景局限下,也只好先把小竹送去,让他每日回来在家中辅助小梨学习。
等到她将来挣了足够多的钱,兴许就能自己出资建起一座女子学堂,让更多的女子都能够识文断字,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想到这里,程云桃将手中的烧卖塞进了嘴巴,几口咽下肚后,朝着对面还在埋头苦吃的程璟竹开口发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