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延河边,早晨,郑律成、公木、向隅三人在延河边上走着……
郑律成:“公木,出了什么事?”
公木:“你到前线去这一年多,延安文化人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党中央希望通过文艺整风的形式,解决一些文艺方面的问题。”
郑律成:“都是什么问题?”
郑律成看看公木,又看看向隅。向隅:“博士说得没错。文艺人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有人想把艺术放在政治之上,或者主张脱离政治;在作家的立场观点问题上,有人以为作家可以不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或者以为有了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就会妨碍写作;在写光明写黑暗问题上,有人主张对抗战与革命应“暴露黑暗”,写光明就是公式主义,就是所谓的歌功颂德;有些同志还停留有“杂文时代”……”
郑律成:“什么叫杂文时代。”
公木:“有人总是强调,要用鲁迅对敌人的那种讽刺杂文的样式和风格,来讽刺我们革命和我共产党,这就有些不顾立场,只重形式了。”
向隅:“在是从这些思想出发,在文化与党的关系问题,党员作家与党的关系问题,作家与实际生活问题,作家与工农结合问题,提高与普及问题,都发生严重争论……”
郑律成十分诧异:“原来是样。”
延安,中央办公小会议室,靠南墙放着一张长方桌,桌上盖着棉布。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围着长方桌子的前面和两端随便就座,不论职务高低,不分官位大小。
会议由凯丰主持:“同志们,请安静了,今天在这里召开这个座谈会,是中央做了充分准备的,参加这次会座谈会的,都是来自边区的,部队的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艺术界的作家和艺术家,以及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和负责同志。现在我们开会……”
在场的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延安西北局机关,顾江涛的窑洞,下午时分,顾江涛从自己的办公室里走出来送一位干部,与这名干部道别……丁雪松匆匆走来,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顾江涛:“小丁。”
丁雪松走过来:“顾部长。”
顾江涛:“孩子怎么样了?”
丁雪松:“很好,长大了,也胖了。孙姐经常过来看望,谢谢首长关心。”
顾江涛:“郑律成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