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破浪前行迎曙光》

崇祯帝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深知若任由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不仅会让乡村百姓长期处于困苦之中,更会影响大明整体的均衡发展,动摇国家的根基。于是,他立刻责令工部、礼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一套全面且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计划,旨在全方位地改善乡村的面貌,缩小城乡之间在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上的差距。

工部率先行动起来,承担起了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重任。大批的工匠、劳力被组织起来,奔赴各个乡村地区。他们带着工具和材料,开始对乡村的道路进行修缮拓宽,将那坑洼不平的土路改造成平坦坚实的石板路或水泥路,在道路两旁还栽种上了树木,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在夏日为行人提供一片阴凉。对于那些摇摇欲坠的桥梁,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对其进行加固修复,有的甚至拆除重建,打造出一座座坚固耐用的石桥或木桥,让乡村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畅通无阻,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销售以及村民们的出行往来。同时,工部还着重改善水利灌溉设施,组织专业的水利工程师深入田间地头,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水源情况,设计并修建了新的灌溉渠道、水坝、水车等设施,让农田能够得到充足且合理的灌溉,确保庄稼茁壮成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礼部也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下乡的工作。他们挑选了城里那些深受百姓喜爱的戏曲班子、杂耍团队等,安排他们定期前往乡村进行巡回演出。每到一处乡村,那平日里宁静的小村庄便瞬间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坐在临时搭建的戏台前或表演场地周围,津津有味地观看那些精彩的戏曲、杂耍表演。台上演员们卖力演出,台下观众们欢声笑语,掌声雷动,乡村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息。此外,礼部还鼓励乡村百姓自己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如举办乡村庙会、民俗展览等,让乡村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辛勤劳作之余,也能享受到文化娱乐带来的乐趣,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活力。

教育部更是将加强乡村教育视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们从全国各地招募了一大批有学识、有爱心、愿意扎根乡村的教书先生,经过统一的培训后,派遣他们前往乡村任教。同时,加大对乡村学堂建设的投入,在各个村庄选址新建或修缮扩充原有的学堂,购置了大量的书籍、文具等教学用品,改善了学堂的教学环境。教育部还制定了完善的教育计划,根据乡村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不仅教授传统的儒家经典、诗词文章,还增加了农业知识、手工技艺、卫生健康等实用课程,让乡村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到良好且全面的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乡村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带动乡村的持续发展,逐步缩小与城市在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上的差距。

财政方面,此前朝廷设立的官方产业扶持基金以及针对海外贸易所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开始逐渐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如同两场及时雨,滋润着新兴产业和海外贸易这两片重要的“经济田地”。新兴产业在获得了资金的支持后,逐渐走出了之前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工坊得以重新恢复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更新生产设备,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拓展,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海外贸易在经过与那些操纵物价的国家进行严正交涉,以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等举措后,利润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开始逐渐企稳回升,商船在海上的航行也变得更加顺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再次为大明的财政收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然而,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随着大明各项事业如同那蓬勃生长的春笋般不断拓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如同那不断膨胀的雪球,变得越来越大。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乡村振兴中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的修建,还是城市里的城池加固、街巷拓宽等工程,都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军事装备更新更是刻不容缓,为了应对周边紧张的局势,保持军事上的领先优势,新型的武器装备需要不断研发、制造并装备到军队之中,这背后自然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教育普及同样是任重道远,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的学堂,培养更多的人才,从师资聘请、校舍建设到教学设备购置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钱财作为后盾。

可税收增长的速度却暂时难以跟上支出的步伐,就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条迈得太快,一条却跟不上节奏,使得朝廷又面临着收支平衡的巨大压力,国库资金也因此再度变得紧张起来,仿佛那干涸的池塘,急需新的水源注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这让崇祯帝为此殚精竭虑,忧心忡忡。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维持收支平衡,崇祯帝赶忙召集户部的官员以及从各地选拔出来的各路理财贤才,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应对良策。这些被召集而来的人,皆是在理财方面颇有心得、经验丰富的行家,他们深知此次商讨的重要性,纷纷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有人提议进一步优化税收结构,认为在不加重普通百姓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对一些高利润的新兴产业和奢侈品消费适当提高税率。新兴产业在享受了朝廷的扶持政策后,如今已经发展壮大,获取了颇为可观的利润,适当提高税率既能增加财政收入,又不会影响其继续发展的积极性;而奢侈品消费本就是少数富人群体的行为,提高税率对大多数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却可以从这部分高端消费中获取更多的税收。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拓宽财政收入的渠道,缓解国库资金紧张的局面。

也有人建议发行国债,这一想法可谓是别出心裁。可以向民间那些富户和商贾募集资金,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许以一定的利息回报,待日后财政宽裕时再行兑付。民间的富户和商贾手中往往拥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他们也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安全可靠且有收益的投资渠道,国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通过发行国债,能够将民间的资金集中起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所用,待国家度过财政难关,再按照约定还本付息,实现国家与民间资本的双赢。

小主,

崇祯帝认真倾听着众人的意见,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微微点头,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双管齐下,采取这两种策略并行的方式来应对财政难题。一边让户部的官员们依据实际情况,着手细致地调整税收方案,确保税率的调整既能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又不会对新兴产业和百姓生活造成过大的冲击;另一边则安排专人负责国债发行的相关事宜,从国债的发行规模、利息设定、期限安排到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国债能够顺利发行,吸引到民间资本的参与。

同时,崇祯帝还严令要求严格把控财政支出,对朝廷的各项开支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削减那些不必要的开支,比如精简一些冗余的机构,减少宫廷的奢靡消费等,让每一笔钱都能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尽力维持财政的收支平衡,保障国家各项事业能够在资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继续稳步发展。

军事上,此前崇祯帝下令组织的跨地区军事交流活动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泛起了层层积极的涟漪,给大明的军事力量提升带来了诸多益处。南北军队通过相互派遣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协作。

北方军队的士兵们在前往南方军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亲身参与到山地、水网地区的实战演练之中,在南方战友的悉心指导下,逐渐熟悉了那些适合此类复杂地形作战的多功能器械的运用技巧。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崎岖的山路上巧妙地搬运、组装投石车、弩炮等器械,根据山势和敌军的位置,灵活调整射击角度,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在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也掌握了如何操控小型战船在狭窄的河道中灵活穿梭,利用河岸的地形搭建防御工事,与岸上的步兵协同作战,对敌军进行有效的打击。

南方军队的将士们北上之后,同样在广阔的平原上,跟着北方的同袍认真学习那些专为平原作战研发的新装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和战术配合要点。他们明白了大型战车在冲锋时如何保持整齐的队形,以强大的冲击力冲破敌军的防线;掌握了火炮在不同距离、面对不同目标时,如何准确地调整射击角度、装填弹药,以达到最佳的射击效果,实现火力的最大化输出。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南北军队对不同地形作战装备的运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仿佛是两支原本锋利的宝剑,经过磨砺后变得更加锐利。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军中针对新装备的维护保养人才也逐渐被培养起来。那些有一定机械基础和学习天赋的士兵,经过专业维修技师和民间能工巧匠的悉心教导,掌握了新装备的构造原理、故障排查以及维修保养的技术要点,成为了军中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