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外头有人污蔑你霸占幼弟家产,你知道么?

谢沅迟疑:“昨日颍川王的接风宴,圣上却给了太子没脸,还当众将他禁足,现在谁不知道颍川王与太子走得近?圣上这么做,又何尝不是打了颍川王的脸?”

她总觉得宣文帝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欣赏颍川王。

可是以后者的功绩,实际上封公就已经足够了,偏偏宣文帝愿意给他殊荣,叫他一战封王,甚至给了他封地,颍川郡虽地处偏远,也不如江南那边富庶,但一郡之大,尽数封给了一个异性王,这已经是莫大恩宠。

宣文帝堪称两极分化的行为也是她迟疑不定的原因,她实在摸不清前者的想法,所以贸然站队,很可能要招了惦记,更别说明目张胆地做文章赞颂颍川王。

哪个上位者能不忌讳这个?

谢昭却不这么想:“长姐你不在朝堂,看到的到底有限,只管听我的就是,我若真的眼光有问题,又怎会三年就高升至大理寺丞,还在朝堂站稳脚跟?”

谢沅虽还想劝劝她,但谢昭态度坚定,且因为她昨夜当众指责长姐和冒犯颍川王的行为,御史台已经蠢蠢欲动地开始参她了,其中竟还混杂了不少太子党。

——在颍川王与谢昭之间,不用想都知道他们会偏向谁,弹劾谢昭,就是在向颍川王示好了。

至于宣文帝当众表示欣赏谢昭?

太子党和太子本人一样不太在乎龙椅上这位的想法。

谢沅也没办法了,只能点了头。

单纯就私心来说,她是愿意作这篇文章的。

因为颍川王保家卫国,是真正的英雄,也救她于命悬一线,是她的恩人。

作这篇文章几乎不需要思考,这两年来她关注着西北局势,对颍川王的作战作风都不陌生,现在还与他近距离来往过,所以下笔几乎是一气呵成。

翌日,谢昭就来拿走了文章。

被取名《扬须眉》的一篇文章于这日早朝始,迅速传遍了京城。

通篇细数颍川王参军十年来的战绩,又引经据典,一一数过史书留名的战神名将,概述边疆安稳于国于家的重要性,以及边疆安稳来源于谁的守护,看似赞颂颍川王,却又不止赞颂颍川王。

《扬须眉》扬的是万千将士的以身许国,是一兵一卒无论寒暑俱坚守国土的奋勇当先,更是无数先辈将士守护留下的盛世太平。

文章格局之大,举凡读过的人无一不心生触动,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子弟参军的人家,看到有人肯定他们的付出,赞颂他们的勇敢大义,俱都涕泪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