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动身

秦淮颔首答应。

一则是国宝无价。

二则是……高冈一田立一个如此嚣张的旗帜,不折断它怎么行呢?

这三百年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华家有很多东西都落下了。

但暂时落下,不代表已经死绝。

相反,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土壤永远是我万里神州,只有在中华家本土,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其它地域,都只能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众所周知,白居易是对东瀛古文学影响最深渊的一位诗人。

但白居易写诗的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讽谕诗,如《秦中吟》和《新乐府》等名篇。

不过,白居易的精髓并未被平安时代的东瀛吸收。

相反,倒是白居易仕途黯淡,心如死灰后写的伤春寻道、偏安一隅的诗集备受推崇。

不难看出,东瀛学中华家,也不过是学了一星半点。

他们在文化上的学习如此,在其它华夏习俗、礼仪方面的学习,其实同样只学到片面。

这是从根源上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地理位置影响人文艺术发展。

因地理位置的束缚,东瀛永远欣赏不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李太白,也欣赏不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因为他们没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秦川,也没有天上奔涌而下的长江黄河。

所以中华家真正的精髓,东瀛别说学不了,要想理解都很困难。

不是说不让你学,但学了,请不要狼子野心以正统自居。

但东瀛却偏偏喜欢以自居正统。究竟学到了多少心里没点数吗?

秦淮指腹抵住眉心,微微揉了揉。

他可不是什么隐士,传承千年技艺的同时,他也要为传统技艺正名,守中华家万世明光。

小主,

既然高冈铜艺当家人挑衅。

那好。

去便是了。

“麻烦秦淮走这一趟了,这两天我会帮你把证件办好。”

对于秦淮,须老先生无比放心,总觉得把事情交给秦淮,一切都稳稳当当的。

“行。秦淮能够答应,老头子我放心多了。”

须老先生如释重负,悠闲的抿了一口茶,眼光四处打量。

秦淮客厅的布置真有水准,四周是色彩明亮的山水屏风,层次感叠加连绵。身后悬挂一幅字,旁边是可以自由旋转观赏的仙境玉雕。

品味独到风雅,底蕴绵远。

坐了一段时间,须老先生起身离开。

秦淮送到门口。

“我家小哥哥刚回来就要继续奔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