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接上章4首诗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当时任武攸宜幕府参军,随武攸宜征讨契丹。他多次向武攸宜进言献策,却不被采纳,反而被贬斥。陈子昂满怀悲愤,登上幽州台,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诗句含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往前看,没有看到像燕昭王那样重用贤才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未来的贤明之主。这两句诗跨越时空,体现出一种孤独和怅惘的情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在广袤的天地之间,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他思索着悠悠天地,觉得自己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是如此的孤立无援,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悠悠”一词,既形容天地的广阔无边,也体现出时间的漫长无尽。

诗歌特点和意义:

风格特点:全诗语言苍劲奔放,风格慷慨悲凉。诗人没有对幽州台的景色进行细致描绘,而是直抒胸臆,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抒发内心的情感。

思想意义: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同时也展现出一种独立苍茫的孤独感。它是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的生动实践,摒弃了齐梁时期诗歌的华丽雕琢,开启了有唐一代诗风。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后世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