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又名元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生于公元467年,卒于499年。以下是其主要介绍:

生平经历:

幼年即位: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长子, 不满2岁被立为皇太子,其生母李夫人因“子贵母死”传统被赐死,他由嫡祖母冯太后抚养。5岁时,献文帝禅位给他,此后国家大事先由太上皇拓跋弘主理,拓跋弘被冯太后软禁后,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拓跋宏则在其影响下学习汉学。

主政迁都:太和十四年冯太后离世,23岁的拓跋宏主揽大权,因平城位置偏北,易受柔然袭扰且不利于耕种,朝臣抵制汉化政策,他决定迁都洛阳。为减少阻力,他于太和十七年秋,谎称南伐,抵达洛阳后说服大臣迁都。

消除阻逆:迁都及汉化改革引发部分朝臣不满,太子元恂抵制迁都与易俗,被废为庶人后起兵反叛,被拓跋宏毒杀。重臣穆泰联络贵族谋反,也被拓跋宏镇压.

南面伐齐:拓跋宏与南朝齐建立外交关系,因向往南朝文化想将南齐据为己有,于太和二十一年率军南伐,攻占南齐多地后受挫,后因南齐明帝离世退兵,太和二十三年再次亲征,途中病情加重离世。

施政举措:

改革吏制:即位初期进行吏治改革, 实行“班禄俸制”“三年考”等举措,规范了北魏吏制,缓和了社会矛盾,还采用南朝汉族官制,完善考核与监察制度,惩治贪腐,提拔拥护汉化改革的鲜卑人。

推行汉化: 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要求鲜卑贵族说汉语、着汉服,将姓氏“拓跋”改为“元”姓,号召鲜卑贵族改汉姓,并下诏确定鲜卑一等士族姓氏,还鼓励异族通婚,推行汉学。

经济改革:推行三长制、均田制、改租调制等,鼓励农业生产,规范国家税收,减轻人民负担,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