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何承天

1. 基本信息:

何承天,公元370年至公元447年在世,东海郡郯县人,别名何衡阳,身份为南朝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音律学家。

2. 生平经历:

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入仕,担任南蛮校尉桓伟的参军,后投到刘裕的谋士刘穆之门下,追随刘裕军事集团。刘宋建立后,先后成为辅政大臣谢晦、刘宋名将到彦之的幕僚,二人谋反或兵败后,何承天皆被免罪,反被宋文帝重用。刘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被贬为衡阳内史,后又回朝担任着作佐郎等职。晚年因与谢元互相攻讦,被革去功名,罚为白衣领职。元嘉二十四年,朝廷任命其为廷尉,因提前泄露旨意被免官,同年病逝。

3. 主要成就:

1. 天文学:

受舅舅徐广影响爱好天文历数之学,在其“七曜历”基础上,结合自己40年实测结果,编撰《元嘉历》。提出“月食冲法”确定冬至日位置,改革漏刻,使春分秋分漏刻同一长度,还提出“岁差”理论,其赤道岁差每一百年西退一度的结论比前人更准确。

2. 音律学:

针对“三分损益十二律”不能还相为宫的问题,发明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

3. 哲学思想:

着作有《达性论》《与宗居士书》《答颜光禄》《报应问》等,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批判“神不灭”的唯心主义理论和因果报应说,宣扬无神论。

《达性论》

作者及着作背景

《达性论》是由何承天所着。在当时佛教思想盛行的背景下,佛教徒宗炳写了《明佛论》,把有生命的东西都统称为“众生”,以此来论证“因果报应”以及“六道轮回”等佛教的相关理念。何承天作为无神论思想家,针对这样的情况创作了《达性论》,用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核心观点阐述

何承天在《达性论》里提出,人应当是天地万物的中心所在,是不能和其他生物一同被归为“众生”这一范畴的。他觉得天地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促成了世间万物的存在。人所禀受的气是清和的,而且人的“神明”相较于其他生物来说是更为高超的。人的生与死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生必有死,形毙神散”,所以佛教所宣扬的“六道轮回”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是一种虚妄之谈。对于其他生物,何承天认为只要人类在取用它们的时候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道”,那么这种取用的行为就是合乎仁义之道的,如此一来,所谓的“报应”之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意义与影响

《达性论》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依据儒家经典的思想对佛教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在当时的思想界,这部着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推动了无神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不过,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它承认了“三后在天”是指“精灵之升遐”,这就保留了传统的鬼神观念。

《与宗居士书》

作者及着作背景:

《与宗居士书》是南朝宋思想家何承天所着。当时佛教盛行,宗居士及宗炳等佛教徒宣扬“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观点,何承天作为无神论者,为表达自己对佛教思想的质疑与批判,与之进行思想交流和辩论,从而创作了这部着作。

主要内容

何承天在书中与宗居士就佛教教义及相关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因果报应”说,他以现实生活中善恶无报的现象为依据,认为此说并无事实依据。在形神关系方面,何承天秉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形神相即,神不能脱离形而独立存在,批判了佛教的“神不灭”论。

意义与影响

它体现了何承天的无神论思想和唯物主义倾向,在当时思想界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推动了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对后世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