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朝代,存在于936年至947年,历时11年,别称为石晋。以下是关于后晋的详细介绍:
建立背景
后唐时期,石敬瑭作为河东节度使,因功高震主受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猜忌,被多次削减兵权,甚至面临被调离河东的危险,于是他决定起兵谋反。
建立过程
石敬瑭与手下将领刘知远、桑维翰等密谋后,向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称“儿”,并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的援助。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瑭于936年在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不久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政治制度
后晋在政治体制上基本延续了后唐的三省六部制等制度,同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如在宗室和官僚的分配上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避免过多裙带关系,提高了政治经济的运作效率;还加强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重视法制和官民关。
军事制度后晋延续了后唐的兵制,设立府兵和保甲制度,并注重选拔尚武、能武的人才,对军队进行改革和整顿,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经济状况
后晋在经济上主要沿袭了后唐的征税盐政及货币制度,并放宽盐政,允许民间私下铸币。中原地区传统农业仍在发展,但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受到诸多阻碍。
文化发展
后晋推崇佛教与道教,编写了《大晋政统》,乐舞也开始盛行,但因政权短暂且战事不断,文化发展整体成就并不突出。
外交关系
后晋早期尊契丹为主,向其称臣称儿,石敬瑭每年向契丹贡奉大量财物。石重贵继位后,改变政策,称孙不称臣,还拘禁契丹使者、抢夺契丹商人财物,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最终引发战争,后晋也因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