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说:“跟着我学习且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才能出众的人。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能说会道、长于言辞的是:宰我、子贡。精通文献典籍的是: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鲁莽,颜回常常贫困。端木赐不安于本分而去经商,不过他预测市场行情往往很准。

孔子所敬重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国是晏平仲;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孔子多次称赞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在他们之后,没能够和他们同处一个时代。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颜渊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了。”孔子还说:“颜回多么贤德呀!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看上去好像很愚笨,可是退下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笨。”“任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过早地去世。孔子哭得很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别人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领取昏君的俸禄。他说:“如果再有人来征召我,那我一定逃到汶水之北去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里握住他的手,说:“这是命呀!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就是命呀!”

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承担重大的祭祀典礼。在诸侯的邦国里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没人怨恨。”孔子认为仲弓有德行,说:“冉雍呀,可以让他做卿大夫一类的官去治理百姓。”仲弓的父亲出身低微,孔子说:“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做了季氏的家臣。季康子问孔子说:“冉求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在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让冉求去管理那里的军政事务。至于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问:“子路称得上仁吗?”孔子回答说:“和冉求一样。”冉求问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去做吧。”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做呢?”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说:“冒昧地问一下,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粗朴,喜好勇力,为人刚直,头戴雄鸡样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用礼仪慢慢地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门人请求做孔子的弟子。子路问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带头,然后再让百姓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好勇却不讲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好勇却不讲义,就会去做盗贼。”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能去实行,就生怕又听到新的道理。孔子说:“根据单方面的言辞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了我,其他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像仲由这样,恐怕不得好死吧。”“穿着破旧的丝绵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在学问上已经达到了‘升堂’的程度,但还没有进入‘入室’的境界。”季康子问:“仲由称得上仁吗?”孔子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途中曾遇到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子路做季氏的家臣时,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能胜任职守的臣子了。”子路要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有很多勇猛的壮士,又很难治理。不过我告诉你:态度恭敬而又严肃,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而又公正,就可以团结众人;恭敬、公正而又冷静沉着,就可以报效上司了。”

小主,

起初,卫灵公有个宠爱的姬妾叫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因害怕被诛杀就出逃了。等到卫灵公去世后,夫人想立公子郢为国君。公子郢不肯,说:“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呢。”于是卫国就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在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在国外,不能回到卫国。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封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起作乱,谋划进入孔悝家,接着就和他的党徒袭击卫出公。卫出公逃到鲁国,蒉聩进宫即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正在外面,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赶去。正好遇到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已经逃走了,城门也已经关闭了,你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地遭受灾祸。”子路说:“吃着人家的饭,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最终离去了。这时有使者进入城中,城门开了,子路就跟着进去了。子路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登上了高台。子路说:“国君哪里用得着孔悝呢?请让我把他杀了。”蒉聩不听。于是子路想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就派石乞、壶黡去攻打子路,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脱掉。”于是系好帽带就被杀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动乱,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消息传来,子路果然死了。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意的言语就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作为鲁国的使者出使到齐国去。

宰予,字子我,能说会道,言辞犀利。他跟随孔子学习后,问道:“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久了吗?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然荒废。旧的谷子已经吃完,新的谷子已经登场,取火用的木头也都轮换了一遍,守孝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你这样做心里觉得安稳吗?”宰予说:“安稳。”孔子说:“你要是觉得安稳,那就这样做吧。君子在守孝期间,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予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呀!儿女出生三年,然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呀。”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宰予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你不是问这个问题的合适人选。”宰予担任临菑大夫,与田常一起叛乱,结果他的家族被灭了,孔子为此感到羞耻。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能言善辩,巧于言辞,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辩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呀!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子贡完成学业后,问孔子说:“我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说:“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呀。”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间,贤能的人记住了其中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记住了其中次要的部分,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夫子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陈子禽又问:“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去问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品德得来的。夫子这种求得的方式,大概和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子贡问孔子说:“富裕了而不骄傲,贫穷了而不谄媚,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不过,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却喜好礼。”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忌惮高氏、国氏、鲍氏、晏氏这些大家族,所以就调动他的军队想去攻打鲁国。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父母之邦,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你们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往,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答应了。子贡于是出发,到了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的计策错了。鲁国,是很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又薄又矮,它的土地狭小而且不肥沃,它的国君愚昧而且不施仁德,大臣们虚伪而且没有才能,它的士兵和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广阔而且肥沃,铠甲坚固而且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且吃得饱,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兵员都在那里,又派贤明的大夫镇守着,这是容易攻打的国家呀。”田常气愤得变了脸色,说:“你认为难的,正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正是别人认为难的。你却用这样的道理来教导我,这是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三次受封都没能成功,是因为朝中大臣有反对您的呀。现在您打败鲁国来扩充齐国的领土,打了胜仗,国君就会更加骄纵,大臣们就会更加尊贵,而您的功劳却不在其中,那么您和国君的关系就会一天天疏远。这样一来,您对上使国君骄傲放纵,对下使大臣们肆意妄为,想要成就大事,那就太难了。国君骄傲就会放纵,大臣骄傲就会争权,这样您上与国君有矛盾,下与大臣们互相争斗。像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去攻打吴国。如果攻打吴国不能取胜,百姓死在国外,大臣们在国内的势力就会空虚,这样您上边没有强大的大臣与您作对,下边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要离开鲁国去攻打吴国,大臣们会怀疑我,怎么办呢?”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鲁国,我请求前去出使吴王,让他出兵救援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他们。”田常答应了,派子贡南下拜见吴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君主不会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道的君主没有强大的敌手,千钧重的东西,只要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就会改变原来的状态。现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要私自吞并拥有千辆兵车的鲁国,和吴国争强,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援救鲁国,可以显扬大王的名声;攻打齐国,对您有极大的好处。可以安抚泗水流域的诸侯,讨伐暴虐的齐国,镇服强大的晋国,好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名义上是保全了鲁国,实际上是困住了强大的齐国,聪明的人是不会迟疑不决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我曾经和越国交战,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教养士卒,有报复我的念头。你等我攻打了越国再听从你的建议吧。”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您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您正以保存危亡、延续将绝之国的名义行事,现在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爱的人不使人穷困,聪明的人不错失时机,施行王道的君主不会让诸侯属国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正义。现在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救鲁国攻打齐国,威势施加到晋国,诸侯们必定会相继来朝拜吴国,您的霸业也就成功了。而且大王您如果一定厌恶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出兵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让诸侯们跟从您去讨伐齐国。”吴王非常高兴,就派子贡前往越国。

越王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亲自驾车送子贡到馆舍,然后问道:“我们越国是偏僻落后的蛮夷之国,大夫您为何郑重其事地屈尊光临这里呢?”子贡说:“现在我劝说吴王去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心里想去却害怕越国,说‘等我攻打了越国才行’。像这样的话,越国被攻破是必然的了。况且没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却让别人起疑心,这是笨拙;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却让人知道了,这是危险;事情还没做就先传扬出去,这是很不安全的。这三种情况是办事时的大患呀。”勾践向子贡叩头拜了两拜说:“我曾经不自量力,竟和吴国交战,被困在会稽山上,那种痛苦深入骨髓,我日夜唇焦舌干,只想着和吴王同归于尽,这就是我的心愿啊。”接着勾践又向子贡询问办法。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难以忍受;国家因为多次打仗而疲惫不堪,士兵们也无法忍受;百姓怨恨国君,大臣们在内产生变故;伍子胥因为进谏而被杀害,太宰嚭专权,只知顺从国君的过错来保住自己的私利: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政治状况啊。现在大王您如果能出兵辅佐吴王来满足他的心愿,用贵重的宝物来讨他欢心,用谦卑的言辞来尊崇他的礼仪,他一定会去攻打齐国的。如果他作战不能取胜,那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如果他打了胜仗,必定会带兵逼近晋国,我请求北上去拜见晋国国君,让他和您一起攻打吴国,吴国就一定会被削弱了。吴国的精锐部队都在齐国消耗尽了,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这时大王您趁它疲惫不堪去攻打它,那消灭吴国就是必然的了。”越王非常高兴,答应了子贡的建议。越王送给子贡一百镒黄金、一把宝剑、两支好矛。子贡没有接受,就离开了。

子贡回报吴王说:“我恭敬地把大王您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非常惊恐,说:‘我很不幸,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自己又不自量力,得罪了吴国,结果军队战败,自身受辱,栖息在会稽山上,国家成了一片废墟,全靠大王您的恩赐,才使我能够捧着祭品,祭祀祖先,我至死也不敢忘记,哪里还敢有什么别的打算呢!’”过了五天,越国派大夫文种向吴王叩头说:“东海边上的奴仆勾践派臣子文种,冒昧地通过您的下级官吏向您问候。现在私下听说大王您将要兴正义之师,讨伐强暴,拯救弱小,围困暴虐的齐国,安抚周王室,请允许我们出动国内全部的三千士兵,勾践请求亲自披上铠甲,拿起武器,带头冲锋陷阵,承受箭石的攻击。因此让越国卑微的臣子文种献上祖先珍藏的宝物,铠甲二十套,还有鈇屈卢矛、步光剑,来祝贺贵军的将士们。”吴王非常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去攻打齐国,行吗?”子贡说:“不行。使人家的国家空虚,调用人家全部的兵力,又让人家的国君跟随出征,这是不道义的。您可以接受他的礼物,答应他出兵,但是要谢绝他的国君跟随。”吴王答应了,就辞谢了越王。于是吴王就发动了九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

子贡趁机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就不能应付突发的事变,军队不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和吴国将要开战,如果吴国战败了,越国一定会趁机扰乱它;如果吴国战胜了齐国,必定会带兵逼近晋国。”晋君非常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整治好兵器,休整好士兵,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答应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交战,大败齐军,俘获了齐国七位将军的军队,却没有返回吴国,果然带兵逼近晋国,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斗胜。晋国人攻击吴军,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听到这个消息后,渡过长江袭击吴国,在距离吴国都城七里的地方驻扎军队。吴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军在五湖交战。三次交战都失败了,城门也守不住了,越军于是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又处死了吴国的相国。攻破吴国三年后,越王勾践向东称霸。

所以子贡这一次出使,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攻破了吴国,使晋国更加强大并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十年之中,五个国家各自都发生了重大的变故。

子贡喜欢贱买贵卖,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转手货物,从中获利。他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他曾经在鲁国、卫国做过国相,家中积累了千金的财富,最后在齐国去世。

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子游完成学业后,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经过武城时,听到了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您说过,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护百姓,小人学习了道就容易驱使。”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几个,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孔子认为子游熟悉古代文献典籍。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子夏问:“‘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就好比绘画,先有白底然后再画画。”子夏又问:“那么礼是不是产生在仁之后呢?”孔子说:“卜商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

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谁更贤能呢?”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头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那么是颛孙师更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头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孔子去世后,子夏居住在西河教授学业,做了魏文侯的老师。他的儿子死了,他哭得眼睛都失明了。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子张问怎样求得官职俸禄,孔子说:“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边,其余有把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多看,有危险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其余有把握的部分谨慎地去做,这样就可以减少后悔。说话少犯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诚守信,做事要忠厚恭敬,即使到了蛮夷之地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守信,做事不忠厚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的时候,就好像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摆在面前;坐车的时候,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束腰的大带上。

子张问:“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是通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国中一定要有名声,在卿大夫家也要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名声,不是通达。所谓通达,就是品质正直,喜好道义,善于察言观色,总是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在诸侯国和卿大夫家一定能通达。而那种只有名声的人,表面上追求仁德,实际行为却违背仁德,还以仁人自居而不怀疑自己,这种人在诸侯国和卿大夫家一定会有虚名。”

曾参,是南武城人,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孔子认为他能通晓孝道,所以传授给他学业。他撰写了《孝经》,死于鲁国。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他的容貌很丑陋。他想拜孔子为师,孔子认为他资质浅薄。他跟随孔子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自身品德的修养,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因为公事就不去拜见卿大夫。

他南下游历到长江一带,跟从他的弟子有三百人,他在取舍、进退方面很有原则,名声在诸侯间传扬开来。孔子听到这些情况后,说:“我凭言辞判断人,看错了宰予;凭相貌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

孔子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呀!假如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学到这样的品德呢?”

子贱做单父的长官,向孔子汇报情况,说:“这个地方有五位比我贤能的人,他们教给我治理地方的办法。”孔子说:“可惜呀,子贱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大的地方,那就差不多可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宪,字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