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管怎么说也算行内人,林麦冬很清楚,随着自己表现出才华,类似创作理念这样的交流,在未来绝对不少。
文抄归文抄。
只要没人知道,脸皮厚,倒也影响不了什么,但如果抄了却对自己的“作品”说不出所以然,那问题可就大了。
面对观众你可以高深莫测,可以CPU,但面对同行呢?面对前辈呢?
比如现在!
原版《雇佣人生》的导演,究竟因为什么构思出这个剧本,林麦冬不知道,但现在,在他这里,显然是确定了,灵感来自英格兰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没别的,洋气。
也符合90年代的文艺工作者的内心期待,不跟国外,不跟哲学家思想家沾个边,你怎么好意思?
至少郑冬天就很喜欢。
和林麦冬越聊,他越发现,这个才18岁的学生,有着和年龄、面相不相符的阅历和思考。
原本内心产生的淡淡怀疑,随着聊天,彻底消散了。
两人谈到太阳西斜,水喝了不知多少杯,办公室的电话铃声也不知响了几次,老郑终于意犹未尽地停下:
“……最终的结果还要开会决定,不过,你的本子确实优秀,小组那边支持的人很多,理论上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麦冬啊,回去好好考虑一下策划,做做准备。”
闻言,林麦冬先是答谢,然后指着那叠装订本说道:“教授,其实我策划已经做完了,就在脚本最后。”
“嗯?”
王虹卫和郑冬天赶紧翻了翻,脚本后面确实还有几页,他们之前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脚本上,只顾着构思联想脚本中所描述的镜头、画面,没注意到。
这时翻开,入目第一眼,两人就知道:
确实是拍摄策划!
准确说,应该叫拍摄计划书。
【一,拍摄机构:青年电影制片厂】
【二,片名:雇佣人生】
【三,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