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什么叫耗时耗力(下)

剪辑工作一开始的时候,林麦冬还有些新鲜感,加上跟两位剪辑师混熟了,还会开开玩笑什么的。

但两天过后,他整个人就痴呆了。

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过片,过片,惟有下刀的声音才能让他短暂从那催眠一般的闪烁的光影间挣脱出来。

当然,每次思考和讨论的时候,他也会短暂“清醒”一段时间,以和剪辑师进行口舌互动,简称争吵。

导演和剪辑师是必定会有分歧的。

这源于两者思考的角度不同,导演是作者的角度,他对自己的片子很熟悉,素材、构图都出自他手,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有些时候导演可能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不经过素材承载,直接代入到成片里。

比如一个小角色,导演对他设计是狠辣、莽撞,拍摄时副导演、摄影、编剧也根据导演设计,给这个人物展示了性格特写。

但如果导演剪辑,他很可能就会因为对角色太熟悉,把特写忽略过去,最终导致这个角色出现在成片里,前一分钟还老老实实,一分钟后拔枪杀人。

为啥呀?

导演知道,幕后知道,但观众没看到!

电影业之所以单独列出剪辑师这个工种,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剪辑师是影片的第一个“观众”,他们动刀的时候,不仅要从专业角度考虑,还要从观众的角度考虑。

不同的角度,导致有些导演和剪辑师甚至会在剪片时爆发激烈的矛盾,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林麦冬和郝姐相处还算不错,即便郝姐是个很有主见的人。

原因一方面是播放组装版那天,林麦冬的表情和亮晶晶的眼睛,让郝姐有些感触,她对林麦冬印象很好,让着他。

另一方面就是——

林麦冬脑子里有成片,他对作品有成熟的影像逻辑,这导致很多时候他都可以说服郝姐。

鉴于此,虽偶有争吵,但总得来说,两人算很和睦了。

时间快速过去,10月中旬的最后一天,依然是剪辑室里,林麦冬两眼发直地看着双监台上快速掠过的胶片出神。

当一段走完,他下意识从胶片架取下胶卷的时候,听到身旁郝姐疲惫却又松弛的声音:

“最后一组镜头,总算忙完了。”

林麦冬呆了呆,看向郝姐:“完了?”

郝姐点点头:“算是吧,接下来就是剪负片,合片,配光,这些对操作环境要求比较高,不适合你参与,小林,你可以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