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朱允炆的疑惑,徐辉祖只能决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终究是性格使然,虽然他很渴望朱允炆的信任,但是他的内心不允许,他这么做。
“陛下,请恕臣直言,臣以为削藩之事虽然势在必行,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臣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洪武朝时期的几大案件,使得朝廷文臣武将几乎凋零,可用之才寥寥无几。
其次,如今北方蒙古势力必将蠢蠢欲动,而各塞王若贸然内迁,恐将导致边疆不稳。
若无得力武将镇守,恐将内忧外患,局势难测。
所以臣以为现在强行削藩,与国朝不是最好的时机。”
徐辉祖言辞恳切,忧心忡忡地向朱允炆陈述着他的担忧。
“哈哈,朕就知道,国朝还是有明白人的。”
朱允炆闻言,不禁放声大笑,眼中流露出对徐辉祖的赞赏之意。
“魏国公不亏是国之干城,行事沉稳,所思所想与朕不谋而合。”
徐辉祖听着朱允炆的说话,一脸惊讶。
好像第一次认识朱允炆一样,心中卷起惊涛骇浪。
明显是不相信这样的话,是从朱允炆最中说出的。
按照徐辉祖以前对于朱允炆的印象,显然是更相信齐泰、黄子澄之流提出的计策。
根本不会相信武将提出的意见,然而今日朱允炆竟然对自己的意见表示赞同,这是徐辉祖始料未及的。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脸上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他随即又笑道:“是啊,那些文臣们,如齐泰、黄子澄等人,一直在极力推动削藩之事。
但朕一直未曾应允,也未曾明确表态。对于朕的几位叔叔,朕还是愿意相信他们的忠诚的。”
徐辉祖听罢,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不确定朱允炆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心中暗想:相信几位叔叔?你当我徐辉祖读书少,好糊弄么?
然而,看着朱允炆那略带戏谑的神情,他心中却又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恶趣味感,感觉颇为有趣。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的表情,显然是感觉到自己的表现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于是微笑着继续说道:“帝国之治,在于民昌国富,天下太平。
朕的叔叔们拱卫边塞,于朕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朕又有何理由削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