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你有没有发现一点,京营之中很多人,要不是就是父子、兄弟、亲戚。
这样虽然能够更容易让这些士兵,更容易团结。
但是,他们同样也可以形成,一个个的利益小团体。
这些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势力,对于统兵将领来说不是个好事。
特别是朝廷新任的将领,很难在京营之中立足,这些人肯定会排外。
还有就是这些个勋贵、恩荫这部分,你觉得他们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这些问题,对于朝廷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京营作为国朝最后的屏障,这样的军队,能为国朝带来几分保障?”
“陛下圣明,臣思虑欠妥,不如陛下远见。
但是,臣不理解的就是关于亲兵的问题?
自古以来领兵打仗,武将靠着的就是亲兵制度,利用亲兵能够快速的掌控军队。
一旦把亲兵制度也废掉,那么会不会形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哈哈,爱卿看的透彻,但是爱卿有没有关注士奇做的事情?”
“陛下,是说翰林院杨士奇?”
“是了!”
“臣只是听说,杨大人在京营之中,弄了一块地方,带着一帮读书人,还有京营之中遴选的悍卒。
这块营地,平时戒严,一般人不能进入,其它就不知道了。”
“嗯,等京营裁汰之事做完,爱卿就去杨卿的哪里,做个副手!
到时候,你心中的疑问就会得到解答。”
“是,陛下。臣谢陛下隆恩!”
铁铉心中虽然听到了,皇帝对于现在杨士奇做的事情很重视。
但是从自己的知识储备当中,没有找到这种领兵方式。
铁铉不解的是,这样以来,这个军队的凝聚力从哪里来?
虽然他从来没有领过兵,但是对于军队的能力,还是有所了解的。
一个军队的军魂很重要,军队之中所有的士兵足够团结,足够拼命,那么这就算是一个精锐之师了。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如何在裁军过程中避免引发诸藩的不满和反弹,确保朝局的稳定。
朱允炆听到铁铉对于京营改革的观点,他作为五军都督府的人,算是一个军队之人了。
他这样的官员都对京营改革的动作,不理解,那么其它非军队的这些官员呢?
他突然意识到,虽然自己裁军的举动已经表明了对于削减藩王权力的决心,但是仅仅这样还不足以彻底消除那些潜在的威胁。
小主,
那些提出削藩之人并未受到应有的惩处,这种情形自然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猜疑。
在此之前,朱允炆一直认为自己的手段已经足够巧妙,他原本是想将二人当做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藩王的头顶,以此警示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