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檄文传檄 鲍信募兵

青州之事尘埃落定后,洛阳城中暂时迎来了一丝难得的安稳气息,可刘辩心里清楚,这不过是表象罢了。董卓虽已出逃,但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必定在凉州、并州等地秣马厉兵,妄图卷土重来。而朝廷想要真正稳住局势,重掌天下大权,就必须主动出击,集结各方力量,将董卓这个心腹大患彻底铲除。

刘辩坐在御书房中,望着墙上那幅描绘着大汉江山的地图,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地图上,凉州、并州等地仿佛两块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大汉的西北方,让人心中隐隐不安。他深知,仅凭朝廷现有的兵力,想要与董卓抗衡,难有十足的胜算,必须要广招天下豪杰,汇聚四方之力,才能有一战之力。

这时,刘辩的目光落在了鲍信的身上。鲍信,为人正直,有勇有谋,且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之前的诸多事务中,虽未曾大放异彩,却也展现出了不凡的见识与能力。刘辩暗自思忖道:“鲍信此人,平日里低调内敛,却不失为可用之才,如今若命他回乡募兵,凭借他在家乡的威望与人脉,想必能召集起一支可观的队伍,为讨伐董卓增添助力。”

这日,刘辩再次召集朝中重臣议事。待众人到齐后,他神色凝重地开口道:“诸位卿家,董卓逆贼虽已逃窜,但仍虎视眈眈,时刻威胁着我大汉江山。朕欲主动出击,讨伐董卓,然当下朝廷兵力尚显不足,需广纳贤才,扩充军备。朕思来想去,决定启用鲍信,命他即刻回乡募兵,为大军征讨董卓做准备。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大臣们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后便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有人觉得鲍信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其在地方上素有贤名,能得百姓拥戴,回乡募兵定能有所成效;但也有人心存疑虑,担心鲍信一旦掌握兵权,会不会生出异心,毕竟如今这乱世之中,人心难测啊。

尚书卢植站了出来,恭敬地拱手道:“陛下,臣以为鲍信可担此任。鲍信为人忠义,一心只为朝廷着想,往日里便常对董卓的跋扈行径愤恨不已,若能得陛下旨意回乡募兵,他定会竭尽全力,为讨伐董卓召集一支劲旅。况且鲍信在其家乡根基深厚,有诸多乡邻亲友支持,募兵之事必能顺遂。”卢植对鲍信颇为了解,深知他的品性,所以力挺这一决定。

刘辩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卢植的支持让他更加坚定了想法。他接着说道:“卢卿所言极是,朕信得过鲍信的为人。今朕便任命鲍信为募兵使,赐他信物,令其即刻动身回乡,务必尽快募得一支能征善战之军。同时,朕还要昭告天下,传檄四方,揭露董卓的种种恶行,表明朝廷讨伐董卓的决心,号召天下诸侯、豪杰共同举兵,共讨董卓,还我大汉江山一个太平!”

鲍信听闻刘辩的任命,心中既激动又深感责任重大。他赶忙出列,跪地叩首道:“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回乡之后,臣定广施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召集四方有志之士,为讨伐董卓效力。若有二心,天打雷劈,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鲍信一脸坚毅,目光中透着决然,他早就对董卓恨之入骨,如今能得此机会,为朝廷出兵征讨,正是他梦寐以求之事,所以毫不犹豫地立下誓言,以表忠心。

刘辩见状,赶忙上前扶起鲍信,说道:“鲍卿快快请起,朕相信你定能不辱使命。此次募兵,事关重大,你若有任何需求,可随时向朝廷奏报,朕定会全力支持。待你募得兵马,与天下诸侯会师之时,便是我等共讨董卓,扬我大汉天威之日!”

鲍信起身,感激涕零地看着刘辩,说道:“陛下放心,臣即刻动身,定早日募得精兵,赶来与陛下会合!”说罢,便接过信物,转身快步走出了朝堂,踏上了回乡募兵的路途。

鲍信一路马不停蹄,赶回了家乡。一路上,他的心情既急切又忐忑,急切的是早日能在家乡展开募兵之事,为讨伐董卓贡献力量;忐忑的是不知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会作何反应,毕竟这是要将大家卷入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之中啊。但一想到董卓的种种恶行,以及朝廷对自己的信任,他心中那股子坚定的信念便越发强烈起来。

终于,鲍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村子里的景象还是那般熟悉,青山绿水环绕,田间地头有劳作的百姓,孩童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可鲍信却无心欣赏这久违的田园风光,他径直朝着村子的中心走去。

鲍信先是回到家中,与家人简单叙旧之后,便立刻召集了家中的长辈们,将朝廷的旨意以及自己此次回乡的目的一一说明。家中的长辈们听了,虽有些担忧,但也明白这是为了大义,纷纷表示支持,还主动提出要帮忙一起动员乡亲们。

随后,鲍信在家人的陪同下,挨家挨户地拜访村子里有威望的乡绅和老者,向他们详细讲述董卓祸乱朝纲、残害百姓的恶行,以及朝廷如今下定决心要讨伐董卓的情况。每到一处,鲍信都言辞恳切,眼中透着悲愤与决然,他说道:“各位叔伯,董卓那逆贼,简直就是天下人的祸害啊!他把持朝政,肆意妄为,多少忠良之士被他残害,多少无辜百姓因他流离失所。如今朝廷圣明,欲集结天下之力,将其铲除,还百姓一个太平日子。我鲍信承蒙陛下信任,回乡募兵,就是希望咱们村子里的热血男儿们能站出来,一同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除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