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秋末,黑铁山,炉神姑庙。
相传,三国时,在黑铁山北约一里处出现了一个怪物,每到夜晚便出来糟蹋庄稼,危害百姓。百姓气愤,手拿棍棒秘密跟踪,结果发现是一只大牛在作怪。
众百姓奋起追赶,前边狂奔的牛突然变成了一只铁牛,像房子一样大,推不动打不走,众百姓无可奈何。到了夜晚,铁牛又化活身,仍然出来糟蹋庄稼。百姓无奈,只好联名上告官府。
朝廷接到传报,立即下诏,命令工匠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将铁牛抓住,就地熔化,为民除害,逾期不能完工,全部斩首。
冶炼工匠来到铁牛前,围着铁牛垒砌火炉,里面堆起山一样高的柴禾,四周架起八八六十四个大风箱,点火鼓风,日夜不停,转眼间已到了第四十八天,铁牛仍完好无损。众工匠个个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这天早晨,有个叫李娥的姑娘来为爹爹送饭。李娥的父亲是奉旨熔化铁牛的工匠,想到自己第二天就要身首异处,不禁泪如雨下。李娥见爹爹暗自流泪,慌忙上前问爹爹原由,爹爹就将逾期不能完工,第二日就要被斩首的事告诉了李娥,说罢,父女抱头痛哭。
李娥心如刀绞,抱起一捆干柴投到炉中,恨不能一下就把铁牛化掉。没曾想就在她投柴时把一只耳环掉在了炉中,铁牛的一只耳朵慢慢地熔化了,李娥又惊又喜,又将另一只耳环投到炉中,铁牛的另一只耳朵又化掉了。李娥又将自己的手镯、鞋子放下去,铁牛的四条腿也慢慢的化了。
于是她想:若是我全身投到炉里,铁牛不就全化了吗?爹爹和各位叔叔伯伯就都有救了。想到这里,趁爹爹不注意,纵身跳入炉中,李娥的爹爹见李娥往炉中跳下,大惊失色,赶忙来救,可为时已晚,眼看着女儿葬身炉中,铁牛终于化成了铁水,而李娥却化成一缕青烟,飘然而去。
顷刻,天空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大作,震耳欲聋,大雨倾盆而下,随之雨过天晴,百姓无不惊讶。这是李娥的至孝至善,感动了上苍,被玉帝接上天庭,收为义女,故此来告知当地百姓。
为了纪念这位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李娥姑娘,人们尊称她为"炉神姑",并为她修建庙宇,塑神像,以资怀念和祀奉,每逢久旱不雨,附近群众纷纷赶来梵香烧纸,祈求显神灵落甘雨,赐吉利。
化掉神牛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万丈深坑,人们叫它"神牛坑"。安置工匠们居住的地方"冶里",渐渐形成一个村子,叫"铁冶村"。
现在黄巢就站在炉神姑庙前看着黑牛领着一大群铁匠在祭拜炉神姑。
今天是黑铁山转炉炼钢的第一次正式点火试工,对于这种能直接炼钢的盛事,敲了一辈子百炼钢的铁匠们觉得有必要祭祀一下炉神姑,来保佑自己成功。
虽然黄小郎君创造了不少奇迹,之前创造的高炉炼铁,一炉铁顶得上别的铁官一个月的产量,但是能大批量炼钢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此时大唐一年的铁产量也才500多万斤,换成现代单位也就是5000多吨。当年唐宪宗筑造蒲津浮桥的四座铁牛就用去了一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
而黄巢创造的高炉,一炉就能出一千斤吨铁水,对于唐朝的冶铁技术来说完全是碾压。
现在小郎君竟然想直接炼钢了,真让人不能想象。
古代想要获得钢要么是用炒钢法,就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炒钢的产品多是低碳钢和熟铁,需要继续锻打才能成钢。
把炒出来的钢继续捶打,经过上百次捶打获得精钢,这就是百炼钢。
另一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北齐着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的灌钢法。就是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称为"宿铁"。
唐朝的陌刀就是用灌钢法生产的。
但是不管哪种炼钢法,这些方法都有着效率低、成本高、产量小的缺点。
黄巢当然忍不了,所以黄巢就扔给黑牛一本简化版《军地两用人才之友》(黄巢没有开挂,真是记不住全部),里面不光有小高炉炼铁法还有转炉炼钢法。
在经历了上百次实验失败后,黑牛领着一众铁匠终于造出来看上去算是合格的转炉,为了保佑能够这次点火成功,所以他们才会来祭祀炉神姑。
所谓转炉就是炉体可转动,用于吹炼钢或吹炼锍的冶金炉。转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外加热源,以液态生铁为原料直接吹炼为钢。
转炉炼钢的关键是如何制取氧气,因为吹炼需要用氧气,这一度难倒了黄巢,后来还是黄爸爸给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黄爸爸在参与《大唐会典》编辑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