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住的问题,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行”!
中原王朝之所以对西域的统治总是断断续续,失而复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天高路远,通讯不便。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中原王朝的行政力量很难深入到西域腹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原王朝普遍采取了屯田的政策。
但是这种问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一旦中原王朝的实力衰弱,西域少数民族很容易就掐断道路,把深陷西域腹地的中原王朝统治力量吃干抹净。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唐的安西军。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紧急调遣数万安西军精锐前往中原。
这一调动使得原本驻守西域的安西军兵力大减,只剩下数千人戍守西域。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吐蕃军趁机攻占了河西凉、甘等州,切断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导致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成为孤悬海外之地。
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吐蕃大军攻陷北庭都护府,李元忠及手下7000余名将士尽皆战死,北庭都护府灭亡。
尽管安西都护府失去了与中原的联系,但留守的安西军并没有放弃抵抗。
他们继续在西域坚守,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才重新与内地取得联系。
然而,由于唐朝政府此时已经无力再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安西军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继续抵御外敌。
安西都护府的核心是龟兹城,由安西大都护郭昕亲自镇守。
龟兹拥有较强的人力和经济资源,为唐朝守军提供了长期的后勤支持。
然而,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孤军奋战后,安西军的兵力逐渐枯竭,战斗力也大幅下降。
最终,在公元808年冬,吐蕃大军再次向围困了多年的龟兹城发动总攻。
在吐蕃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安西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
最后一位大都护郭昕也在战斗中以身殉国。
至此,安西军结束了其悲壮的历史进程。
通过以上历史史实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中原王朝一旦衰弱就很难维持在西域的统治了。
为什么呢?不是还有忠于中原王朝的统治力量在西域生存吗?
答案很简单,镇压成本太高,中原王朝根本无法支援西域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