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邪赤心,字德兴,朱邪执宜之子。
历史上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朱邪赤心率部参加了唐朝廷讨伐回鹘和昭义镇的战争,会昌四年(844)平定泽潞之后,凭军功升迁朔州刺史、代北军使。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吐蕃联合党项和回鹘袭扰河西,朱邪赤心率部随河东节度使王宰出征。
大中三年(849),朱邪赤心被任命为蔚州刺史、云州守捉使。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庞勋起义爆发后,朱邪赤心率部随康承训前往镇压,因功被唐朝廷授予大同军防御使,不久之后被赐名“李国昌”,并“籍系郑王房”,即纳入郑王家族一系,拥有了宗室身份,同时升任鄜坊、振武节度使。
自此以后,沙陀部也开始有一镇之地,拥有了比州刺史更大的权力和号召力,可以在辖境内自行收取赋税、征发兵丁,不再受到其他节度使的节制。
这对于代北集团和沙陀部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戍守边疆过程中,朱邪赤心率领沙陀部立下战功,唐朝廷又升迁他为检校工部尚书、单于大都护、御史大夫等官职。
总之,从朱邪执宜到朱邪赤心时期,以沙陀部为核心的代北集团形成并发展,为登上晚唐争霸的历史舞台做好了准备。
本来此时朱耶赤心要去参加讨伐回鹘的战争的。
但是黄巢的到来让这场战争发生了一些历史的偏差。
历史上在开成五年(840年),强盛的回鹘汗国在内乱中土崩瓦解,其部族四散奔走,其中一支南迁唐朝边境,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会昌元年(841年),守边的唐将立功心切,请求出兵讨伐回鹘,但宰相李德裕持反对意见,主张先救济回鹘部众,对回鹘部众实行分化瓦解的策略,避免直接引发军事冲突,为唐朝部署军队争取时间。
李德裕运筹帷幄,边将积极配合,回鹘部众果然发生内变,一部分人投降唐朝,削弱了回鹘的实力。
会昌三年(843年)春天,李德裕正式命令集结完毕的唐军对回鹘发动进攻。
唐军在大将石雄的指挥下,对回鹘发动突袭,在杀胡山取得大捷。
乌介可汗仓皇逃窜,太和公主被迎回长安。
唐朝一举击败回鹘残部,让回鹘在唐朝北方永远消失,彻底解除了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