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1

于是八戒又上前,更加努力地开路。师徒四人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人和马都没有片刻休息,又走了一天一夜,天色再次暗了下来。只见前方荆棘依旧密密麻麻地纠结在一起,还能听到风吹竹子发出的清脆声响,以及松树沙沙作响的声音。巧的是,又出现了一片空地,空地中间有一座古庙。

庙门外面,松柏郁郁葱葱,桃花和梅花争奇斗艳。三藏下马,和三个徒弟一起观看。只见这古庙: 古庙坐落在山岩前,紧挨着潺潺的溪流,落日的余晖洒下,荒烟笼罩着那废弃的山丘。

庙中的白鹤,在悠悠岁月里栖息繁衍,台下的绿草,随着春秋更迭,独自荣枯。

微风吹过,竹子摇曳,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轻声低语;鸟儿婉转啼鸣,余音袅袅,好似在诉说着忧愁。这里鸡犬之声不闻,人迹罕至,只有闲花和野蔓,在墙头肆意缠绕。

行者仔细观察后说道:“这个地方凶险多,吉祥少,不适合长时间停留。”沙僧不以为然地说:“师兄你太多疑了。像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又没有什么凶猛的怪兽和邪恶的妖禽,有什么可怕的呢?”

话还没说完,忽然一阵阴森的风刮过,庙门后面走出一个老者。这老者头戴角巾,身着淡色衣服,手里拄着拐杖,脚上穿着芒鞋,后面还跟着一个青脸獠牙、红须赤身的鬼差,鬼差头顶着一盘面饼,两人走到近前,跪下行礼道:“大圣,小神是荆棘岭的土地。得知大圣您来到此地,实在没有什么好的招待,特地准备了一盘蒸饼,献给老师父和各位,还请大家吃一点,填饱肚子。

这方圆八百里内,再没有别的人家了,只能靠这点食物聊以充饥。”八戒一听,满心欢喜,急忙伸出手就想去拿饼。 然而,行者已经仔细观察了许久,大喝一声:“且慢!这家伙不是什么好人!别这么没礼貌!你到底是什么土地,竟敢来糊弄老孙!吃我一棍!”那老者见他举棍打来,身体一转,化作一阵阴风,“呼”的一下,把长老卷了起来,飘飘荡荡地不知带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大圣惊得不知该往哪里追寻,八戒和沙僧也面面相觑,大惊失色,就连白马也惊恐地嘶鸣起来。三兄弟加上白马,都慌了神,神情恍惚地四处张望,极力远眺,却看不到长老的一丝踪迹,只能在前后焦急地寻找,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那老者和鬼差,把长老抬到一座烟雾缭绕、充满霞光的石屋前,轻轻放下,然后与长老携手相搀,说道:“圣僧不要害怕。我们并非坏人,我是荆棘岭的十八公。

在这清风明月的美好夜晚,特地请您来与友人相聚,谈诗论道,放松心情罢了。”长老这才定下神来,睁开眼睛仔细打量。只见这里: 烟云弥漫,缓缓散去,呈现出一片清幽的仙境人家。

此地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适合种竹栽花。常常能看到仙鹤落在翠绿的山岩之上,不时也能听到青蛙在清幽的水沼中鸣叫。

这里比天台山的炼丹炉灶更具韵味,也如同华山的明媚霞光般令人向往。什么耕云钓月的悠闲,都比不上此处的隐逸生活值得夸赞。久坐于此,心中的幽情如大海般深沉,不知不觉间,朦胧的月光已经洒上了窗纱。

三藏正在四处打量,渐渐地,感觉月更明,星更亮了。这时,只听到有人交谈的声音,都在说:“十八公把圣僧请来了。”长老抬起头看去,只见来了三个老者。

走在前面的那位,气质如霜般高洁,风采不凡;第二位有着浓密的绿发,身姿婆娑;第三位神色内敛,透着虚心的气质,发色如黛。他们每个人的面貌和穿着都各不相同,一同前来向三藏行礼。 长老赶忙回礼,说道:“弟子我有何德何能,竟然劳烦各位仙翁如此厚爱?”

十八公微笑着说:“一直听闻圣僧您道德高深,我们已经期待许久,今日有幸得见。如果您不吝惜您的高见,在此宽坐畅谈,定能让我们见识到真正的禅机妙理。”三藏恭敬地弯身问道:“冒昧请问各位仙翁尊姓大名?”十八公介绍道:“这位气质如霜的,名号是孤直公;绿发浓密的,叫凌空子;虚心内敛的,称拂云叟。而我,就叫做劲节。”

三藏接着问:“四位仙翁高寿几何啊?”孤直公便吟诗答道: “我已历经千年岁月,古老而悠长, 枝叶繁茂,撑起天空,四季都如春天一样。 芳香的枝干蜿蜒曲折,似龙蛇的形状, 斑驳的影子层层叠叠,饱经霜雪的洗礼。 自幼便坚韧刚强,经得起岁月的沧桑, 从始至终正直不阿,欢喜于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