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制盐炼铁

离部落几里外的矿石采集地,在秋季阳光的照射下,石头折射着阳光,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叮~叮~”,沉重的镐敲击在盐山附近的石头上,将一块块或是石头、或是盐矿石的物质从洞里给敲下来。

部落里通往盐山和煤铁矿处的道路也被修整了一遍,原本需要大半天时间才能往返一趟的距离,有了驴车和通畅的道路,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

“快点快点,今天的驴车快到了,还差一大筐才能装满,”羽落擦了一把汗,将手中的石镐杵在地上,从旁边的水桶里舀了一大勺凉开水喝下,“再加把劲儿,装满一车就能跟着驴车回去了。”

盐山取矿处,早已被部落的人挖出一个个大坑,坑底及坑壁上,都是一块块淡黄或者纯白色的盐矿石,甚至有些地方能捡到大块的纯盐块。在坑中挥舞着石锤的族人,每次敲打,都能砸下来几块拳头大小的盐矿。

“上面的,网上提一下,装满了!”

砸下来的盐矿在坑底铺满一层后,有人用木锹将矿石装到桶里,然后喊一声,便有人从上面递下来一个拴着绳子的木桶,装满后再提上去。

留在地表的族人,将木桶中的盐矿石倒入麻袋中,然后抬到驴车上。驴车上装满后,则将装满盐矿石的袋子放在周围堆起来,等待驴车的下次到来,然后将木桶再次递给坑下的族人。

轮换工作效率不算很低,每天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个盐坑每天大概能产出盐矿石500多斤,用于煮盐的话基本上可以煮出来350-420斤左右的盐,正好够两辆驴车的载重。而这边的盐坑,最多的时候有10个同时开采,目前只有3个在投入生产,原因就是部落里积攒的盐矿石实在太多了。

部落现在制盐的办法,就是将盐矿石破碎成小块后,倒入到水桶中进行溶解,初步过滤溶液,将里面不溶于水的杂质、石子、沙土给过滤出来,然后静置;

第二天,将木桶里的溶液上层给分离出来,底部沉淀的杂质再次去掉,用多层细麻布织成的网作为滤网,将溶液再次过滤一遍,如此过滤后的溶液,杂质含量就非常少了,接着,便将溶液倒入到铁锅中,在底下燃起煤炭,将水分给蒸发掉。

负责煮盐的族人叫树藤,就是巫从树部落解救回来的原树部落的一员,现在树部落已经完全融入了熊部落。树藤跟张洪学会了煮盐后便一直带着几个不适合打猎的族人在此熬盐。

煮盐倒是对体力方面要求不高,但张洪还是让树藤这个优秀的猎手来负责这个事情,而且参与煮盐的,多是原来树部落的这批人。还有几个小孩子,也能拉着小车,从堆放盐矿石的地方将矿石运送到水碓房,用水碓把大块的盐矿石破碎,装到一个个盆里,再运到煮盐的盐矿工坊里。

盐矿工坊里面立着好几座灶台,每个灶台上放着一口直径80多厘米的铁锅。在部落里,铁锅要比陶器贵重很多,即便是熊山这些专职的铁匠,每个月能够成功浇铸出来铁锅也只有十几口,成功率太低,而且部落的铁矿现在主要用于农具的打造和工具方面,连武器在建立了武库后,也没有再新增了。

几口大锅里煮着饱和度趣味饱满的盐水,树藤先是观察了一下锅中翻滚的水花,然后用木勺舀起一勺,用手指快速地在上面沾了一点,放入口中,品尝后觉得浓度差不多,便开始减少锅底的火,降低一些温度,直到锅中的水也蒸发的差不多,出现了很多白色的盐晶,就可以准备出锅。

“差不多了,将柴火退出来,准备翻炒。”

这个时候最为关键,要是火太大,熬出来的盐就有股糊味。用木勺快速翻炒,可以让底下的盐跟上面的盐混合,利用锅下面的余温,把盐里面的水分给烘干,这一步很是考验操作人员的手法和时。等翻炒差不多了,移除底下的火炭,待锅中的食盐温度降低之后,再将熬制好的食盐,分装到用兽皮和麻布制成的包裹中。

按照这个办法煮出来的盐,品质很好,几乎不含任何杂质,洁白如雪,因为过滤了几遍的缘故,吃起来也没有太重的苦涩味道,深受族人和其他部落的喜爱,一直是熊部落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

煮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山,都可以在室内完成,而且有煤矿的存在,对燃料的消耗也比较低,生产效率也高。另外,在粗盐溶液熬制前,通常都会将这些溶液倒在一个大盆里,盖上网,放在太阳底下晒上两天,蒸发掉多的水分,进一步提高盐水中的盐分含量,经过这种处理的溶液,每4斤的溶液就能熬出1斤多的盐。如果按照盐矿石和盐的产出来比较,大概就是每2斤盐矿石,就能得到1斤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