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5章 年 马关条约签订的沉重打击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国正深陷于极度的内忧外患之中,犹如在狂风暴雨里飘摇的孤舟。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让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本就千疮百孔的经济因战争的巨大消耗和破坏变得更加凋敝,沿海众多城镇的工商业遭受重创,工厂停产、店铺关门,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国内的军事力量也遭受了沉重打击,北洋水师几近全军覆没,陆军亦是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而在国际上,西方列强更是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趁火打劫,进一步瓜分中国这块“肥肉”。在这样的局势下,清政府被迫与日本坐到谈判桌前,去商讨那注定会带来沉重打击的《马关条约》。

《光绪朝马关之殇纪要》记载:“二十一年,马关议和,倭人恃强凌弱,列诸多苛刻条款,索巨额赔款,割让辽东、台湾等地,开埠通商,丧权辱国至极。朝廷无奈应之,自此国势愈颓,民心惶惶,列强环伺益紧,中华之难,深矣重矣。”从这段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马关进行议和之时,日本仗着战胜的优势,肆意欺凌清政府,列出了一大堆极为苛刻的条款,索要巨额的赔款,还要强行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并且要求增开多处通商口岸等,真可谓是丧权辱国到了极点。清政府无奈之下只能答应这些要求,从此之后国家的形势愈发衰败,百姓们人心惶惶,而西方列强看到中国如此软弱可欺,更是加紧了对中国的环伺,中华所面临的灾难,变得越发深重了。

阿才,是个性格刚毅且重情重义的年轻人,他心里有着一股强烈的家国情怀,见不得国家受欺负,一旦遇到关乎国家荣辱的事儿,就会变得格外较真,哪怕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也想尽办法要去抗争一番。他为人正直,身边的人要是受了委屈或者不公的对待,他总会站出来打抱不平,大家都很敬重他这股子正义感。阿才原本在一家报社当编辑,平日里负责撰写和编辑一些文章,靠着自己的笔杆子,向民众传递着一些时事消息和自己的见解,也希望能借此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让大家一起为国家的发展出份力。

这一年,当得知清政府要去马关和日本议和的消息后,阿才心里就一直沉甸甸的,他知道这场议和对国家来说恐怕没什么好结果,可又抱着一丝希望,盼着朝廷能据理力争,尽量减少损失。那段时间,阿才每天都在报社里焦急地等待着议和的消息,一有新的情况传来,就赶忙去搜集资料,想着怎么把这些消息准确又客观地报道出去,让民众能及时了解。

终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了,阿才看着那条约里的一条条内容,气得浑身发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怎么也想不到,朝廷居然会答应这么屈辱的条件,割地赔款,这得让国家遭受多大的损失呀,往后百姓的日子还怎么过呢?阿才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沉默下去,得用自己的笔,把这条约的不公和危害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唤起大家的抗争意识。

于是,阿才开始奋笔疾书,写了一篇言辞犀利的文章,痛斥日本的贪婪无耻,批评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还详细分析了《马关条约》会给国家带来的种种恶果,比如巨额赔款会让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割让土地会让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开埠通商更是会让外国商品进一步倾销,挤压民族工商业的生存空间等等。他把这篇文章拿给报社的主编看,希望能尽快发表出去。

主编看了文章后,眉头紧皱,心里虽然也认同阿才的观点,可还是有些犹豫,说道:“阿才呀,你这文章写得确实好,把问题都分析得很透彻,可现在这形势,朝廷刚签了条约,咱们这么直接地批评,会不会惹上麻烦呀?要是官府怪罪下来,咱们报社可就完了。”阿才一听,着急地说:“主编大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国家都到了这般田地了,咱们要是还不敢说话,那民众怎么能知道真相呢?咱们做报纸的,不就是要让大家了解时事,引导大家一起想办法改变现状吗?”

主编听了阿才的话,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被阿才的那份执着和正义感打动了,决定冒险把文章发表出去。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读者看了之后,都被深深触动了,纷纷写信到报社,表达自己对《马关条约》的愤慨,也有人称赞阿才敢说真话,有胆量。

可这文章也引来了一些麻烦,官府得知后,派人来到报社,严厉斥责了主编,说他们这是在扰乱民心,煽动民众对抗朝廷,要求报社立刻收回文章,并且以后不许再发表类似的内容。主编无奈,只能照做,还把阿才叫到跟前,叹了口气说:“阿才呀,这次咱们捅了马蜂窝了,官府施压,咱们也没办法呀,你以后写文章可得注意着点儿了。”阿才心里虽然不服气,可也知道现在不是硬顶的时候,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阿才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想着不能通过报纸发声了,那就去民间宣传吧。于是,他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跑到街头巷尾,跟普通百姓们讲述《马关条约》的事儿,告诉大家这条约对大家生活的影响,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向朝廷请愿,争取改变这屈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