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居正最终还是决定顶住这巨大的压力,继续留任,他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心志,愿以这饱受争议的方式,继续为朝廷效力。可那些守制派的官员们却不肯罢休,他们觉得这是关乎礼法大义的事儿,绝不能轻易妥协。
一日,陈生正在城中的书馆翻阅典籍,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出门一看,只见一群士子模样的人正围在一起,义愤填膺地说着什么。走近一听,原来是在痛斥张居正夺情之举,说这是破坏了祖宗定下的纲常伦理,还说要联名上书,要求朝廷严惩张居正呢。陈生心中暗叹,这些士子们只知守着那书上的礼法,却未曾考虑到这朝廷的实际局势呀,可他也不便多言,只是默默地转身回了书馆。
而在朝堂之上,这场风波还在继续发酵。那吏部尚书张瀚本就对张居正的一些改革举措心怀不满,借着这夺情之事,故意拖延不办,对张居正的态度也是颇为冷淡。张居正心中恼怒,却也不好发作,毕竟这事儿越闹越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这日,陈生去拜访一位在礼部任职的长辈,想听听他对此事的看法。那长辈看着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生啊,这事儿看似只是关乎张首辅一人的去留,实则牵扯甚广呐。这祖宗的礼法不可废,可这朝廷的大事亦不可误,如今两边都觉得自己有理,可这天下的事儿,哪有那么简单的黑白对错呀,就看最后如何权衡了。”陈生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晚辈明白,只是这两方僵持不下,也不知何时是个头啊。”长辈叹了口气道:“且看着吧,这朝堂风云变幻,谁也说不准呐。”
就在这夺情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民间也开始有了各种传言。有的说张居正贪恋权势,不肯回乡守孝;有的说朝廷如今是乱了套,连首辅都不遵礼法了。这些传言越传越广,闹得人心惶惶。陈生在城中行走,时常能听到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那原本安宁的京都城,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而在这期间,张居正一边要应对朝廷上的弹劾与指责,一边还要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事务。那清丈田亩的工作在各地遇到了不少阻碍,豪强大族们趁着这夺情风波,纷纷抵制,使得工作进展缓慢。张居正心急如焚,却又分身乏术,只能不断督促各地官员加紧办理,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陈生偶然结识了一位从地方来京城述职的小吏,那小吏满脸疲惫地对陈生说道:“咱在地方上推行这清丈田亩,本就困难重重,如今又出了这夺情的事儿,那些大户们更是有了借口,说朝廷首辅都不讲规矩了,咱还凭啥听朝廷的,可上头又催得紧,真是两头为难呐。”陈生听了,心中愈发觉得这夺情之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已经波及到了朝廷政务的方方面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夺情风波依旧没有平息的迹象。守制派的官员们愈发激进,甚至有人在朝堂之上当面指责张居正,让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而张居正也是心力交瘁,他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状况,可他依旧强撑着,不愿在这关键时刻倒下。
在这僵持的局面下,万历皇帝为了平息这场风波,不得不采取了一些强硬的手段。他下旨对那些弹劾张居正最为激烈的官员进行了惩处,吴中行、赵用贤等人皆被廷杖,打得皮开肉绽,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这场夺情风波这才渐渐平息了下来。
可这事儿虽然表面上看似结束了,却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张居正虽然得以继续留任,可他的声誉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害,民间对于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而那些守制派的官员们,虽然受到了惩处,却依旧觉得自己是在维护礼法大义,心中对张居正的不满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