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108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306 字 14天前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四十九面。这一科,我们前面讲到约喻广叹,佛陀迹门的智慧即将结束,佛陀就赞叹《法华经》的一心三观的智慧。

佛陀怎么赞叹呢?他用譬喻的方式来赞叹。他说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在征战的过程当中是如何去赏赐他的兵将。一般性的赏赐,就赏赐他一个个别的东西,田宅、珍宝、象马车乘等等。只有特殊的大功劳的,他才把他头顶上的摩尼宝珠赏赐给他。

其实佛陀的赏赐也是这个方式。很多人进入了佛法,但是得到了不同的赏赐。有些人在佛法当中修了一辈子,得到三生的福报,他满心的欢喜。他每天五点起来做功课,每天参加拜忏,做早晚功课,修五戒十善,得到三生的人天福报,他也是满心的欢喜。这是佛陀给他的赏赐。佛陀只有在特殊的善根的情况下,才会把他心中的摩尼宝珠赏赐给这个人。为什么呢?最后这段经文就讲清楚,佛陀为什么不把《法华经》的摩尼宝珠随便赏赐呢?这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多怨难信。《法华经》的一心三观,好是好,但是你很难相信。不相信也就罢了,你还毁谤,就造口业。这第一个。因为我们凡夫喜欢向外追求,你现在要他回光返照,你严重违背他的思考模式。他来三宝是要来求东西的,求福报,求智慧,求安乐。他的核心就在一个“求”字,你现在要他回光返照,他就毁谤你了:我有什么好回光返照的,我一天到晚都是妄想。是吧?所以,他很难相信,他也就毁谤。这第一个,他善根不够,所以不能随便赏赐,否则就害了他。

第二个,它是诸佛的秘密之藏,它就很难讲清楚说明白。比方说禅宗的公案,二祖见到初祖,二祖说,弟子心不安,请和尚安心。初祖也没有叫他去拜忏,也没有叫他去念佛,没有给他施设任何法门,他说,你把那个躁动不安的心拿出来。结果他一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心就安定了。初祖面对二祖,没有讲一个法门,他也没有讲四谛,也没讲十二因缘,也没讲六度,通通都没有,他只做一件事情:把你妄想中的摩尼宝珠找出来。好了,三祖遇到二祖也是这个道理。三祖说,弟子业障深重。二祖说,谁绑住你了?他回光返照。没有人绑住你啊。觅心了不可得!

这个地方说明一件事情,我们所有的障碍,来自于妄想、业力,占一半。就是果然是有妄想,果然是有业力,占一半。另外一半,就是你智慧不够,你不知道怎么处理,就让业障更厉害。就是说,业障是客观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业障。说实在,每一个人在生死轮回打滚到现在,谁都没有比谁好。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业障对他的伤害能够降到最低呢?因为他有智慧。就是说,今天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是业障深重,但是为什么有些人他表现出来,看不出他有业障呢?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法宝,能够跟业障保持一个隔离,离一切相。但这个法宝,难就难在它很难讲清楚,“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你只能说即空即假即中,又清净,又具足。所以,就是说,同样的业障大海,这个真如法门是怎么样?秘密之藏,这是诸佛最难讲清楚的一个微妙的法门。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它很难相信;第二个,它很难说清楚。所以佛陀不妄宣说。这两个理由。当然就看你的善根了。

辛二、重颂 分二:壬一、颂行法;壬 二、颂叹经

我们看辛二的“重颂”。这段重颂是誓愿安乐行的重颂。分两段。

壬一、颂行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说 佛所赞经

这段是“超颂行成”。我们今天一方面修一心三观,把心从颠倒妄想而调到一心真如,理观;然后配合四安乐行。那有什么好处呢?三个好处:第一个,常行忍辱。就是着忍辱衣,你多了一件忍辱的衣服来保护你。第二个,入慈悲室,有一个慈悲的房子。第三个,坐法空座,也有座位。所以,整个四安乐行的修学,最后的会归处就是三种功德法,就是慈悲、智慧、忍辱。其实,四安乐行最后的会归处就是弘经三轨。这个是讲到它果地的行成功德。

再看它的因地修学。

后末世时 持此经者 于家出家 及非菩萨

应生慈悲 斯等不闻 不信是经 则为大失

我得佛道 以诸方便 为说此法 令住其中

这个地方是讲到因地的修学。这个地方因地的修学特别指的是誓愿安乐行。在末法时代,你能够如法地受持《法华经》,不管你是出家、在家,或者是凡夫众生,你应该生起慈悲的愿力。就是你能够如法修习一心三观,又能够修习四安乐行,你是非常幸运的。

那你这么幸运,你应该怎么样来发愿呢?你应该发愿:

“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你看到很多的佛弟子他还在事修,只是每天追求一些小小的果报,那么这样子的结果就是生命当中的重大损失。因为这样只能够得到一种枝末的片段的功德,那个修行叫做事倍功半。就是你只能靠法力的摄受,而你放弃你心中的摩尼宝珠,这是非常可惜的。你一个贫穷人,你就知道打工,你也不知道回家,这个就很可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怎么办呢?你要发愿说,如果我成就佛道,我一定要怎么办呢?“以诸方便”,我先用三乘的权法让众生破障,然后再说《法华经》,使令他安住在一心真如当中。你要有这个愿力。你自己依止《法华经》成就,你也希望以后,你能够把这个法门相续地传下去。

所以这个四安乐行,其实四安乐行是对凡夫众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所以,你讲到四安乐行的时候,整个《法华经》的修学就是在迹门的因地修完了。就是第一个,智慧的观照,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第一个助行;第二个助行,就四安乐行。

你修这么多,怎么知道你到底有没有进步呢?因为《法华经》的特色是因果同时的,它直接从心地观照进去,所以你内心一定会产生变化的。三个指标:第一个,你的智慧有没有增长;第二个,你的慈悲心有没有增长。这两个可能不容易看清楚,第三个比较容易看。第三个,你的忍辱力有没有增长,这是最明显的。

就是我没学《法华经》之前,外在的因缘一刺激我会马上反应。因为你的心随时注意外境,所以你的心会变成很容易受到干扰刺激。而一个内观的人,他慢慢慢慢地离相以后,尽管他也会受到干扰,但是它的势力降低很多了。所以,“坐法空座,入慈悲室,着忍辱衣”,这个“衣服”是最容易看清楚的。这个忍辱就是,你修行的一心三观有没有进步,这个忍辱是关键。就是整个因地的修学,佛陀会归到三法——慈悲、智慧、忍辱。这是作一个总结。

壬二、颂叹经 分二:癸一、总颂两喻;癸二、总颂两合

我们看壬二。前面是讲法门,这以下讲赞叹,重颂赞叹经法。

癸一、总颂两喻

癸一的“总颂两喻”,就是与珠喻跟不与珠喻。我们先看两个譬喻。

譬如强力 转轮之王 兵战有功 赏赐诸物

象马车乘 严身之具 及诸田宅 聚落城邑

或与衣服 种种珍宝 奴婢财物 欢喜赐与

如有勇健 能为难事 王解髻中 明珠赐之

这是对前面的譬喻作一个重颂。说有一个大威德力的转轮圣王出世,统领兵将去打仗,结果把这个盗贼消灭以后,“赏赐诸物”。赏什么东西呢?赏这个“象马车乘,严身之具”,“田宅、聚落、城邑”,还有珍贵的衣服以及种种的七宝,乃至于“奴婢财物”。转轮圣王二话不说,“欢喜赐与”。那么这种一般性的赏赐是很快就能够赏赐了,你只要稍微有一点功劳就赏赐。

只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叫特殊赏赐。就是这个人特别勇健,能够成就难能可贵的功德,转轮圣王才会把他头顶上的摩尼宝珠赏赐给他。这个就是转轮圣王的赏赐是有层次的,有一般性的赏赐跟特殊性的赏赐。

癸二、总颂两合

这样的譬喻,放在佛法也是这个道理。佛法的赏赐,佛陀的赏赐也是不同的,他不是所有人都同样赏赐。我们看佛陀是怎么赏赐的,看合法。

如来亦尔 为诸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