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啊!我们要为大秦报仇!”关宁的怒吼声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士兵们向前冲去。
战斗持续了几个时辰,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秦军凭借着埋伏的优势和士气,成功击退了马国成的军队,迫使他们狼狈逃回少梁城。
胜利的喜悦在关宁心中涌动,他望着满地的狼藉,感慨万千。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他明白,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各位,将士们!我们赢得了这一场战斗,但敌人依然在虎视眈眈,绝不可掉以轻心!”关宁高举手中的剑,激昂地说道。
“为了大秦,奋战到底!”士兵们齐声应道,气氛再次被点燃。
楚王芈启发兵商虞,目标直指秦国丹阳。随着楚国军队的逼近,李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迅速召集军中大将,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威胁。
李宪心中明白,丹阳地理位置重要,一旦被攻陷,将严重影响秦国的安全和战略布局。因此,他派出了大将马骧,率领五万火枪队迎战楚国军队。马骧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曾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他对此次出征充满信心。
马骧整装待发,他召集了部队,神色凝重地说道:“楚国的将领项英乃是百战将军,战斗经验丰富,绝不可轻视。我们必须充分准备,才能与之对抗。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士气高昂,才能战胜敌人!”
士兵们齐声应道,纷纷鼓舞斗志,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而在楚国军营中,项英正俯瞰着战局,他知晓秦国的火枪队威力不小,但他并不担心。他冷笑着对手下将领说道:“马骧不过是个贪图虚名的将领,火枪虽然厉害,但秦军的士气和训练水平却未必能与我楚军相提并论。这次,我必定要让秦国付出代价!”
战斗在即,楚国军队如潮水般涌向丹阳。马骧站在高处,望着远处逐渐逼近的楚军,心中暗自盘算:“楚国的战术以进攻见长,我必须找到突破口,才能逆转局势。”
经过几日的准备,马骧决定采取防守反击的策略。他命令火枪队布阵在丹阳的要害处,隐蔽于山林之间,准备在楚军进攻时进行突袭。同时,他分派侦察兵不断监视楚军的动向,及时获取敌情。
一天夜晚,楚军如期而至。项英率领着精锐部队在星光下稳步推进,心中暗自得意:“看来,秦国的防线并不坚固,我们很快就能攻陷丹阳!”
就在楚军即将逼近丹阳时,马骧发出了信号,火枪队隐藏在暗处的士兵们如同猛虎出笼,蓄势待发。马骧大喝道:“全军听令,准备火力覆盖!”
当楚军进入火枪队的射程时,马骧下令开火,火枪声如同雷鸣般响起,火光照亮了夜空。楚军瞬间陷入混乱,士兵们惊恐地四散奔逃。
“给我坚持住!反击!”项英见状,立即指挥楚军稳住阵脚,试图重新组织攻击。虽然楚军人数众多,但火枪队的威力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马骧趁机命令部队分成两个小队,实施包围战术。他高喊道:“全军出击,击溃敌军!”
经过几轮激烈的交战,马骧的火枪队凭借着高超的战术和火力优势,终于将楚军击退。项英虽然不甘,但面对强大的秦军,他不得不命令部队撤退。
马骧在战斗结束后,站在丹阳的城墙上,望着远处退去的楚军,心中暗自庆幸:“这一仗打得不错,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楚国绝不会轻易罢休,接下来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李宪在听闻丹阳的胜利后,欣慰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马骧果然没有辜负我对他的期望。但我们必须继续加紧防备,楚国的攻击只是开始,未来的战争还在后头。”
李宪坐在大殿上,眉头紧锁,眼中透着一丝焦虑。当前,秦国面临两线作战,一边与大乾的战争依然处于胶着状态,另一边楚国的攻势也在不断加剧。此时,李宪心中烦躁不已,不知该如何决策。
“先攻楚国,还是先攻大乾?”李宪自言自语,抬头望向天花板,仿佛想从中找出答案。他意识到,这个决定将直接影响秦国的未来,自己必须谨慎。
为了得到更明智的意见,李宪召集了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准备商讨对策。两位重臣相继入殿,瑶光衣袍飘飘,神态从容,杨安则神色严肃,似乎对当前局势感到深重的压力。
小主,
“陛下,您召我二人来,所为何事?”瑶光首先开口,声音清晰而稳重。
李宪站起身来,走到两位重臣面前,直言不讳地说道:“如今我秦国面临两线作战,既有大乾的威胁,又有楚国的侵扰。朕十分烦恼,不知应先攻打哪一国。你们二位可有良策?”
杨安沉吟片刻,方才开口:“陛下,当前与大乾的战争已持续多时,彼此都有所消耗,若我方不先行巩固边界,后患无穷。而楚国虽有强势,但攻势尚未形成规模,若能先行应对大乾,定能在之后更好地应对楚国。”
瑶光则认为:“丞相所言虽有道理,但我们不能忽视楚国的威胁。楚王芈启之所以发兵攻打我秦,必定是对我国边境的虚弱有所察觉。如果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大乾而忽视楚国,恐怕会被楚国趁虚而入。建议陛下立即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加强楚国边境的防守。”
李宪听了两人的见解,内心感到更加困惑:“你们的意见各有道理,难以取舍。若先攻大乾,能否解决楚国的问题?反之亦然。”
“陛下,我认为可以采取灵活应对的策略。”杨安提议道,“不妨对大乾保持压力,同时派遣一支小规模部队前往楚国边境,进行骚扰,降低楚国的士气。这样可以有效牵制楚国的力量。”
瑶光点头称赞:“丞相的计策可行,既能让大乾感受到压力,也能让楚国对我方的实力有所忌惮。”
李宪稍作沉思,终于下定了决心:“那么,就依你们的建议。派遣一支小队前往楚国边境骚扰,期间不放松对大乾的攻击。务必确保我秦国在两线作战中均能保持主动!”
二人齐声应诺,随即开始商讨具体的行动计划。李宪心中稍感释然,眼下虽是困局,但只要积极应对,便有望从中寻找突破口。
几日后,李宪收到了一封来自巴蜀的信函,信中是刘文静的建议。他迅速展开信纸,认真阅读起刘文静的分析。
“陛下,”信中写道,“当前局势严峻,面对楚国与大乾的双重威胁,您不妨考虑先对大乾下手,逼迫李乾坤动摇其国本。大乾自古以骄横着称,其君主李乾坤虽有雄才大略,但若我们能在战场上给他一个下马威,定能震慑他及其朝臣,动摇他们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