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点头,而后一脸微笑的走到张居正面前:“张元辅,知不知道什么叫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
这三个词一入耳
就让张居正眼皮跳了跳。
兄台何方高就,怎么比在下还要猛。
他的一条鞭法推行下去,收的必然是银子,可百姓赚的都没多少,交的税也都是几两的碎银子。
但户部要收的,都是需要整齐码放规定两数的三十两、五十两的大银锭。
这其中就需要地方官府将其中的银子熔炼,再进行浇筑,从而以规定好的五十两银锭规格交给朝廷。
可市面上的市银质量参差不齐,纯度不够是肯定的事,比如一两的银子成色只有九成或八成,朝廷要收的肯定是纯银也就是官银,这税银熔炼成官银之后就不足数了。
这部分便是火耗,朝廷是肯定不会承担这部分损失的,地方官府更不会承担,到最后自然就是百姓来承担了。
如果你要交一两的税,那么就要交给官府一两一钱,这一钱就是火耗。
而有些地方官府心黑一些,火耗可以定成三钱、五钱甚至更高,可熔炼实际上并不会产生三钱五钱的火耗,最多就一钱半钱的。
但官府可不管你死活。
火耗定的多少,你就得交多少,相当于朝廷收了一份税银,当地官府还收了一份。
这也是张居正一条鞭法能试点成功的原因,地方官府有的赚,你地方豪强打点的那些钱,人家看不上了。
客气点的会说:上面政策变了,最近风头紧,本官也没办法。
碰到不客气的,二话不说,直接丈量你家土地,毕竟大家都算是有股份了。
你要给钱,就少丈量一些,至于那些高级文官退下来的家族,干脆就不去丈量,路过还得好声好气送个礼,毕竟人家朝廷里人脉多了去了。
一封书信就能让你布政使下岗。
牛的很。
可这火耗归公就坏事了。
顾名思义,火耗不让你地方官府收了,全部交给朝廷,你哪怕定一钱的火耗,也得给朝廷交一钱的杂质银。
你不给地方官府好处,他们吃糠喝稀去?
能给你办事吗。
更别说官差士绅当差一体纳粮,这事根本推行不下去啊,就是做也只是做了个表面功夫,士绅又不种地,又不可能真给你服徭役去。
最多给你找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