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朱棣的不满

在银钱上是如此。

开支比入项要大。

人情有来有往,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唯独每年赏赐军户,那可是无底洞,多少银子都不够花。

燕王府,其实也得过得紧巴巴的。

“两万两银子,补了些王府以前的亏空,今年对军户的赏赐,咱还指望着老大呢。”

“他倒是大方得很啊,问也不问就丢出去一万两。真把工厂当自己的了,眼里还有咱这个老子么。”

“消消气,等老大回来,你好好问问他,先问清楚才好,要是老大有苦衷呢。”

燕王妃不愿意火上浇油,压下心里的纠结,选择宽慰丈夫。

“哼。”

朱棣冷哼一声,“如果不是这段时间老大表现一直令人满意,咱早就派人把他叫回来了。”

“你也知道老大表现不错,并不是胡来的人,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谁能逼迫他?我看他就是得意忘形,需要敲打一番才好。”

说曹操曹操到。

朱高炽从工厂回到了王府,主动来问安父母亲。

见到了朱棣难看的脸色,他就知道自己没猜错,朱棣应该心疼的要死。

钱虽然是他挣得。

可他又没有分家,自然是家产,由朱棣做主。

“父王先别生气,听儿子解释,如果不满意,儿子任由父王责罚,绝无二话。”

朱棣刚准备开口,就被朱高炽抢先说话,语气卡在喉咙中,翻了个白眼。

“你说。”

“儿子是千金买马骨啊。”

朱棣眯了眯眼,认真打量起朱高炽,揣测是他的借口,还是真的如此。

“买谁的骨?”

“买工匠们的骨。”

“工匠虽然很重要,但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吗?”朱棣不置可否。

自古以来。

统治阶级没有人小觑工匠,反而极为重视工匠。

包括不少胡人都是如此。

哪怕在胡人肆虐中原的时代,胡人也会对汉人工匠比汉人普通百姓的待遇要高一等。

只是一万两银子用来千金买骨。

朱棣反而觉得不美。

此事传播开后,太容易引起部分性格吝啬的读书人的不满,他们都不值这个价。

偏偏读书人关系深。

座师,恩师,同科,同窗,同乡……形成了一张关系密布的网,他们的声音大。

说谁不好,那谁名声一定臭。

“很有必要。”

朱高炽坚定的说道。

“许多事正常的做法,本是水到渠成之事,可正因为儿子的身份不同,许多工匠畏手畏脚,耽误了不少的事情。”

“更多的人怕承担后果,不敢主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