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注

姚广孝清晰的指出,“如果丘福失败,恐怕日后我等也不好再出言了。”

朝廷未来削藩之事,他们三人谈论了许久。

无论未来形势如何,王府多控制实权才是王道,为自身留下可退之路。

余逢辰认为全凭朝廷做主,葛诚按部就班,而他们则认为要据理力争。

至少圣人在的时候,他们是有机会的。

本身藩王就是圣人定下的国策。

而圣人身边都是应天府的官员围着,他们的态度不断的影响圣人,让圣人迟疑。

圣人年龄大了,谁也不知道圣人还能活多久。

他们要做的,就是要在圣人活着的时候,把事情打造成实事,藩王开拓稳固边疆定为国策。

至于削藩。

谁知道会出朱允炆这种货色,当皇太孙的时候,乖顺的很,一切听皇爷爷的,结果一上台立马露出真面目,全面否决朱元璋的政策。

而且削藩之狠,历史无出其右。

总之,朱允炆的削藩之策,以及朱棣造反胜利,都超过了人们的意料。

姚广孝和金忠目前可没有要造反的心思,想的是在圣人藩王之策下,扩充王府权势而已。

看上去朱高炽和二人是一个想法,实际上朱高炽想要的更多。

“丘福索要的支援,就交给金右使,金右使要过照顾金州中左所。”朱高炽交代道。

丘福的能力,加上金忠的能力,两位永乐朝的名臣名将,这么高的配置,朱高炽赌了。

赌这两人联手,能平息倭寇。

不久。

王府调集了一批兵器,盾牌,火器,马匹,布匹,以及五千石粮食大豆运去了金州。

北平的积蓄是北平的,不是王府的。

但是王府有插手权。

这个插手权从大到小,又经过蓝玉大案,从小变大,可权利无论大小,王府的收入是另外的。

所以北平各仓虽满,却不属于王府,燕王府也只养得起数百侍卫而已。

燕山三护卫属于王府的护卫军,开支来自于卫所屯田自给自足,以及打仗胜利后,朝廷下发的赏赐和抚恤。

从那日起,小王爷的禁足令就失效了,没人会不开眼的向王爷告状,指责小王爷违令离开王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小王爷可以和王爷分庭抗礼,虽然这个权利,是王爷默认的,更可见王爷对小王爷的厚爱。

焦炭炼制厂的高地。

在密云铁厂下的订单,用九炼铁打造的部件,通过铁道运输到北平城郊区的大兴县。

工程队有丰富的建筑经验,通过工匠们的摸索,搭建了一个梯形钢架,然后把大铁罐吊到铁架上固定。

搭建了一座五十余米高的铁架,铁架上有个大水箱。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就能望见高大的水塔。

水箱顶部有个进水管,底部有个出水管。

旁边有一台数人高的蒸汽机,把河水抽入到水箱,通过顶部的进水管进入水箱。

水管没有使用竹管等材料,因为密云铁矿和密云铁厂提供了廉价的铁料,所以采用了铁管。

在地面上通过分水部件,又连接了七条水管,然后继续分离,每座焦炉都有一条专供的水管。

水管安置在焦窑顶端,开了十余小孔,通过阀门进水时,从小孔流出水流,撒入到焦炉中降温。

在需要的地方,在终端连接皮管,也就是羊皮等皮制作成的皮管,类似水囊,可以灵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