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聪明人”

然后转手卖给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拿着过了一到手的粮票,去供销社买商品。

结局是三方获利。

工人们获利了,聪明人也获利了,普通人同样获利了。

“这些人败坏粮票系统,靠着信息差来欺骗无知的百姓,理应严厉打击。”

蔡文生气的说道。

粮票本身可以兑换,哪怕是普通百姓,可以直接去粮票银行兑换粮票,然后去供销社购买。

但是许多的老百姓不知道,给了这些骗子可趁之机。

朱高炽摇了摇头,“这不是人家的错,他们做的也没有错,错的是粮票银行。”

蔡文反应不过来,愣神的看着小王爷。

虽然知道小王爷的思想,有时候和凡人不一样,但这句话太令他错愕了。

“这……这……粮票银行错在哪里?”蔡文语无伦次的问道。

他可不想和粮票银行发生矛盾,别最后传出去,是他在小王爷面前,告粮票银行的状。

朱高炽笑道:“为何这些“聪明人”能主动的找到这么多有需求的老百姓,而粮票银行却找不到呢。”

“粮票银行习惯了老百姓上门找他们,而那些“聪明人”却能主动上门百姓家,创造百姓们的需求,这是两者的差别。”

靠信息差赚钱的人,在后世也是不可计数。

例如人们习以为常的信用卡,从大城市转移到小城市,许多小城市没有商业银行的网店。

但是不少人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他们不了解办理的渠道,甚至以为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诞生了不少利用信息差来赚钱的行当。

最离谱的时候,办一张浦发银行万用金,收取十几二十几个而点手续费的事情。

小主,

是他们神通广大,能打通银行内部的审信部门吗?

自然不是。

他们不过是按照银行的流程,为那些不知道银行流程的人,递交上申请而已。

这叫做利用信息差赚钱。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让信息传递的速度成倍增加,导致利用信息差赚钱的生存周期急速缩短。

以往能维持一两年,或者两三年的渠道,缩短到了半年,甚至两三个月,逐渐让门槛低的渠道变得无利可图。

听完小王爷的说法,蔡文好像觉得的确如此,可又觉得不太对,那岂不是说还真是粮票银行的问题?

朱高炽看来,这件事和中介利用信息差办信用卡,从人们身上获利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两者虽然做的同样的事,但是有区别。

“老百姓从这些人手中兑换粮票,而不从粮票银行兑换粮票,他们仍然还是获得了利益,用便宜的价格,从供销社获得了想要的商品。”

“而粮票银行要反思,为何老百姓不从他们手中兑换粮票,因为他们做事的方法要改,不能在习惯等待。”

朱高炽认为粮票银行很难改,至少短时间内如此。

别看粮票银行背景强大,那些“聪明人”势单力孤,多的是手段对付他们。

可“聪明人”是聪明人啊。

粮票银行要对付的是一帮聪明人,哪怕粮票银行去学这些人,也不一定在业务水平上打得过这些人。

以大明的信息传播速度,短时间内必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