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让我们留名青史吧

明初并不是人们古板的印象中,对商业是彻底抗拒的。

开中法就是明初对盐商们的鼓励。

对朝廷,边军,盐商都带去了好处,获得了盐商们的积极参与,能制定这条法律,会不知道盐商有多富么。

廖镛看到了这些人的名字。

“看来盐商们是支持北平模式的。”

北平的社会,高度的流动性,是无法管控人口的,廖镛穿着寻常的衣服,仿佛一名南方来的读书人。

北平也有大量南方来的读书人,并没有引起旁人的好奇。

之前接触过的几名卫所官员,要么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可以利用但不值得重用。

要么是接受现状的,并没有反抗的勇气,廖镛一时之间,有些无从入手的困惑。

于是他很快离开了北平,坐车铁道上的火车,去了山西和陕西。

在廖镛离开的当天。

调研司。

社会理论研究室,一名工作人员拜访了刘通。

这位最早一批向报社投稿,成为职业投稿人的作家,并且获得过文化奖的大作家。

“刘大师,您年初发表的一偏对未来社会推论的文章,掀起了文学上的新流派。”

“不敢当。”刘通客气的说道。

“今日来打扰刘大师,因为我们部门是新成立的,专门研究社会发展理论。”

“听说过,但是具体要做什么,并不是很了解。”

刘通很热情。

新成立的部门,在社会上聘请许多有名的人,有出名的理数家,有出名的发明家,医学家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通是新时代的模范人物,对此一直在关注,今日被人找上门来,心中忍不住的激动。

“是这样的。”

“我们部门成立的目的,是聘请社会上的贤达人士,通过各方面来计算社会的发展情况,根据各方面的数据得出推论,交给上面参考。”

“您是文学大师,是对未来社会理论推论的奠基人,因此特诚邀您加入我部。”

刘通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说道:“我的那篇文章,其实很多都是错的,许多已经被现实否定。”

北平的土地革命,以及四省开发大项目,直接改变了社会模式,又一次的大变,让刘通根据前几年社会发展做出的推论,大多数都成为了笑谈。

“犯错是正常的,要是人人都能推算出未来也不现实。”

工作人员不以为意,主动解释:“根据评级,每个月会给不等的补助,并不需要坐班。”

“我们部门为刘大师准备的是每个月三角钱的人才补贴金,平时什么也不干,也会照发不误。”

这么好的事,三角钱对于现在的刘通不算什么,但刘通也没有到视金钱如粪土的地步。

于是刘通同意了工作人员的聘请。

加入后,刘通才知道这个部门的庞大。

有好些个团队。

刘通分配的团队,是一位理数家带队,向社会人口分配预估数字模型推算的小组。

他的职责是散发他的脑洞,对未来社会做出推论,补充这个小组的模型构架。

团队的办公室在中华重工总部区。

因为人员的原因,每个项目组都不在一个地方,刘通所在的项目组,有庞大的资料室。

刘通看到了更多属于保密类型的资料,有未来的工业发展计划,有未来的军事改革计划,未来的铁道建设计划等等,甚至还有宗藩体系大计划。

在阅读这些资料之前,刘通签了一份保密条例,上面有严格的措施和处罚。

刘通根子正,没想过背叛北平,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压力,痛快的签订了保密条例。

看到了这些资料,刘通才晓得,自己之前的推论是多么的浅薄,内心有些不好意思。

在他们的隔壁,是工农人口分配项目小组。

刘通在项目组呆了半个月,看完了所有的资料,不用再来报道,在家中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做出了巨幅的未来社会推论图。

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别的人提出的问题,综合考虑后,其中部分问题引起了重视。

调研司呈交给了朱高炽。

“所以我才推动商人的力量。”

“人力有限,人算不如天算,为了保障社会的稳定,商人的群体是必须存在,并且给予大力支持的。”

朱高炽解释道。

众人听完朱高炽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

中华重工明明可以吞下全部的产业,却在朱高炽的坚持下,把部分行业交还给社会。

“商人们的资本集中,挣钱的速度远高于普通百姓,并且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