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给的饼太大了

大明是封建社会,并不是封建奴隶社会。

差别就是当朱元璋一死,他删减的《孟子节文》也就消失了,没有掀起一丝水花。

以至于发展到万历时期,文人到了已经提出独贼的先进思想。

清朝的君权天授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称臣为耻,奴才为荣。

高级官员不是大臣,而是天子的家奴。

那些对奴才这个称谓感到羞耻的官员,不能接受这个观念,拒绝加入旗籍,是很难走到高级岗位的。

高级官员是奴才,中下级官员要攀附奴才们才能获得升迁。

而想要活命的只能接受剃发易服,活下来的人,哪怕再有精神气,也会失去他的自信,逐渐产生心理疾病,一代代下来就变得顺从与麻木了。

哪怕只看清朝编写的明史,都能看出明朝和清朝的社会风气是截然不同的。

更不提同时期西方人,分别写的关于明朝和清朝的社会记载和人文风气,更有明确的形容和评价。

因此清朝真正做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彻底消失了几百年。

称之为辫子精神。

辫子精神的遗毒之深,至今都还存在。

现在是明初。

三十年时间的恢复中华文明,人心和精神气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接连的外部胜利,正是民心高涨的时期。

也就导致北平的君权天授的文章,获得了许多文人的赞同,现在的蒋彦瑛,他就很支持北平报纸上写的君权天授的思想理论。

“道不同不相为谋,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镛下了逐客令。

蒋彦瑛知道自己和这位好友闹掰了,起身犹豫了一会,最后只是叹了口气,随后踏步离开了房间。

北平的不夜城,夜空下的各色光彩,让许多的官员彻夜难眠。

第二日。

朱高炽在世子府,召见了这些从各地请来的官员们。

许多人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燕世子。

人们的眼神充满了复杂。

燕世子从来不讲规矩,甚至还当众说过,各行省是他打下来的,他是打下的天下。

这是位掀桌子的皇孙。

蒋彦瑛好奇的看着朱高炽。

如果按照此人的话来理解,他是打下的天下,那么他的治下人口高达近一千八百万。

虽然还没有进行有效的统治,但是朝廷看样子也没有兴兵收复失地的动静。

显得有些耐人寻味了,到底是打下的天下,还是继承的天下,其中的说道有很大的不同。

“我听到了一些言论。”朱高炽直言说道。

“有些人认为光富裕是不行的,需要具备民心,质疑北平的民心是否可用。”

不少人悄悄看向杨镛。

杨镛面色不变。

他竟然敢当众这么说,也猜到会有人向燕世子告密,但是他并不惧怕。

朱元璋要拆除孟子的地位,都有读书人敢不怕死的谏言,导致朱元璋放弃了这个想法。

杨镛不怕死,也就没有什么好意外。

这属于人格健全和人格扭曲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