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海商们仿造蒸汽机轮船

而无论是北平系的朱能,又或者丘福、唐云等人,现在的他们只能称为战将。

在指挥数千人的战斗中,他们的才能足够,但是他们没有指挥上万人作战的经验。

所以至今朱高炽都没有冒险。

北平的对外战争中,以营为主要作战单位,并没有发动过大兵团作战模式。

做生意失败了,许多人因此颓废。

如果国家的大兵团作战失败,同样对于国力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朱高炽不愿意轻举妄动。

真正让他放心的只有朱棣。

哪怕是唐云丘福这些北平系将领,朱高炽都不愿意放权他们主导大兵团作战。

这些人在历史上是经历过失败的,不少的靖难功臣在走向大兵团作战的时候败亡。

已经证明了在单独带领大军远征的时候,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不足。

简而言之。

他们还需要学习和成长。

那么现阶段学习朱元璋,培养老中青三代文武官员接替,就是非常关键的方法。

这才是老成的治国之道。

所以朱高炽其实不愿意大规模动兵的,他的计划是希望当京城稳定后,由朱棣带领大军出征。

朱棣才是朱高炽最放心的大元帅。

由朱棣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拔起来人才,逐渐的具备相应的才能。

换句话说。

以朱棣为第一代,培养第二代的元帅,然后用第二代的元帅们,培养第三代的元帅们,形成代代交替的良好模式。

但是朱棣也需要帮手,自己也需要有人帮忙稳定内部环境,那么像宋晟这等硕果仅存的,又被历史证明了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老将,就是朱高炽需要拉拢的对象。

北平歌剧院。

演员们在布置精美的舞台上,舞出一曲又一曲的舞蹈。

歌唱家们唱着高昂的歌声。

“哗啦啦。”

“哗啦啦。”

台下的掌声不断的响起。

朱高炽脸上露出笑容。

北平新军的强大毋庸置疑,但是好马配好鞍,靠着工业发展成果堆积出来的新军,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将领。

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

不光是英国的工业能力,同样也有大批的优秀军官,在对外战争中接连的胜利。

人才始终是关键。

否则哪怕给了先进的武器,没有合格的人才,也有可能变成“面条”军队。

“军工联合办很主动啊。”

在晚会的时候,朱高炽举着酒杯。

马王宣愣了愣。

朱高炽很快略过了马王宣,看向了朱能。

朱能的成就,在历史上证明了是靖难之役将领中,天赋最高的一批,培养价值很高。

“在西域行省好好干。”

朱高炽拍了拍朱能。

朱能举着酒杯一饮而尽。

亦力把里需要一场战争,因为各方面的推动下,已经到了火山口,不爆发更危险。

但是朱高炽目前不希望有大兵团作战。

无论是人才方面,还是环境方面,乃至在经济发展上,暂时都还不符合。

军工联合办有主动性是好事,但是要以大明需要为主。

(本章完)